未成年公眾人物隱私權應當如何保護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未成年人進入公眾視野,獲得公眾的廣泛關注并進而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也成為了一種社會現象。由于越來越多的娛樂節目、影視劇的出現,兒童明星也成為造星運動的一個群體,并開始出現在各類商業演出的舞臺上,他們成為了公眾人物。
民法和刑法關于年齡界限有不同的區分,在民事行為能力上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之分。刑事責任年齡是指法律規定行為人對自己的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必須達到的年齡。
我國刑法對此有相關規定,從刑法上承擔刑責的角度分成了14歲以下、14歲至16歲之間、16歲以上三種。民法上和刑法上對于年齡的規定是有區別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一般比完全承擔刑事責任的年齡長2歲,其區別的原因和背景在于通過此項規定對觸犯刑事法律的公民給予更嚴格的限制,以對社會和廣大民眾予以更大程度的保護,免受犯罪行為之侵害。對于年齡的規定應該屬于法律政策調整的范圍,而法律政策應受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在未成年人危害社會、觸犯刑法愈來愈多的情況下,似乎不承擔刑事責任的年齡應該逐步降低。
鑒于民法和刑法上關于年齡的不同規定,那么未成年公眾人物隱私權限制和保護的限度也應該和三個因素有關:
一、基于民事行為而成為公眾人物的未成年人與基于刑事案件而成為公眾人物的未成年人應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基于刑事案件而成為公眾人物都具有極大地偶然性,因此成為公眾人物的未成年人其隱私權應該受到更大的保護。例如,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審判的時候被告人不滿18周歲的案件,不公開審理。這就是對未成年人隱私權的保護。
二、刑事案件中的加害人與被害人應有所不同。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相比較加害人,其隱私應當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
三、如果未成年公眾人物涉嫌實施了刑事上的加害行為,那么在作為嫌疑犯階段所受到的隱私權保護應該大于其被法院判定有罪后的隱私權保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未經許可運輸煙花爆竹如何處罰
2020-11-22離婚訴訟費用
2020-12-27執行異議司法解釋
2021-01-13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可以復議嗎
2021-01-18代理賣掛犯法嗎怎么量刑
2021-02-01怎樣預防倉儲合同糾紛
2021-03-03醫療糾紛訴訟的案由包含哪些
2021-01-01非法侵入住宅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2020-12-23靈活就業女性退休年齡到底是55還是50
2020-12-10建筑勞務分包給個人是否有效
2021-02-042013年工資改革方案
2021-03-25勞動爭議管轄有什么法律規定呢
2020-11-14保險公司中的罰款有哪些
2021-03-14我國現有的幾種住房保險形式具體有哪些
2020-12-13提單責任險保險合同糾紛的法律問題初探
2021-01-27“賠款收據及權益轉讓書”能否作為保險合同終結的依據
2021-03-07掛靠單位買保險車主該向誰索賠
2021-03-05保險公司賠償的時限是什么
2021-02-14養老保險待遇領取人員死亡后什么起停止支付
2021-03-12保險理賠不受理通知書分別是什么
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