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購買的房子到底要公攤多少都是以發展商說了算。在這樣一種購房者和發展商信息獲得不對等的情況下,購房者的知情權根本得不到體現,因此,關于公攤面積的糾紛不斷。
公攤面積怎么算
公攤面積既然公攤到每個業主身上了,所有權當然屬于所有業主。然而,問題在于開發商總不愿明明白白地公示哪些公有面積已經用于公攤,購房者就無從知道哪些公用面積是屬于業主所有,哪些是開發商的,就更無從講到所有權和使用權了。正因為這樣,開發商鉆空子的機會也多了,購房者落入陷阱的機會變多。
三招教您規避公攤面積中的風險
新版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中有附件標明了"公共部位與公用房屋分攤建筑面積構成說明",但只列明了應分攤的部位及其構成,具體數據仍不確定,所以仍然存在著開發商讓業主多攤的可能性。這里我們總結了幾招,提供給購房者參考。
第一招:索取公攤數據
在簽訂購房合同時,可以讓發展商出示有關計算公攤面積的數據,包括整幢建筑的建筑面積、套內建筑面積之和、不應分攤的建筑面積等基本數據,也可以要求發展商列明公攤公用建筑面積的具體項目以及各項目的面積,這樣業主可以通過數據求出公攤面積,以明確自身的權益。
第二招:查閱有關資料
業主們有權自查或者聘請律師向設計單位、規劃單位、測繪部門等機構查閱所購房產的相關文件,比如最終設計圖紙或者最終設計方案、最終面積測量報告、各種數據的計算方式及其文件等等。
第三招:在購房合同中約定公攤面積
《商品房買賣合同》第三條和附錄二中有關公共部位和公用房屋分攤建筑面積的條款,購房人應當在合同中約定公攤面積的數字,并在附件二"有關公共部分與公用房屋公攤建筑面積構成說明"中,詳細約定公攤的具體部位、面積大小。特別是有關共有建筑分攤部位變更的情況,約定得越詳細,對購房者就越有利。一旦發生糾紛,購房者就可以以合同約定來保障自己的利益。
萬一真的發生了糾紛,唯一的選擇就是訴之法律,避免浪費不必要的人力和精力。當然,我們期望的是,隨著法律的不斷健全,政府監督力度的不斷加強,發展商誠信意識的不斷增強,普通購房者的權益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有了這三招,購房者在購買房屋的過程中,對于公攤面積的相關問題,應該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如果您實在是看不懂,最好請律師隨同,在購房交易過程中,出現的所有問題,都會得到法律的保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政府征地拆遷批文有效期是多久
2021-03-04扶貧捐贈可以反悔嗎
2021-02-28強制執行公證的概念是什么
2021-02-02勞動爭議管轄權異議答辯狀
2020-12-15入住新房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16執行董事和總經理誰大
2021-01-21如何認識保證合同
2021-01-23交警如何開責任認定書
2020-11-16家庭暴力援助方式
2020-12-30合同中的哪些免責條款屬于無效條款
2020-12-26越權代理與無權代理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17離婚時房子如何分割,離婚公租房怎么分割?
2021-03-07人身意外險的內容
2020-12-17保險:意外傷害保險賠償標準包括哪些內容2020最新
2021-02-06飛機延誤賠償怎么辦理
2021-03-11人身保險適用補償原則應該如何運用
2020-12-12本案保險人應承擔保險理賠責任
2020-11-14短期團體健康保險產品可以調整產品參數嗎
2020-11-22保險公司變更出資人股權轉讓審批是怎么進行的
2021-02-04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