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生醫療賠償糾紛如何處理
1、和解(協商解決)
發生醫療糾紛后,患方和院方可本著平等自愿的原則,在充分協商的基礎上達成和解協議,和解協議的效力應予以認定。和解應注意以下問題:
(1)醫患雙方的和解應遵循法律法規的規定,只能就民事責任進行協商,不能規避當事醫院、當事醫務人員應承擔的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2)參加和解的患方必須直接與醫院發生利害關系,在法律上享有民事權利,依法承擔民事義務,如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患者本人,或者其監護人、繼承人、代理人等。
(3)參加和解的院方必須由院方法定代表人即院長參加和解,其代表醫院的行為,應認定合法有效。醫院的其他人員如參加和解,要持有蓋有醫院公章的授權委托書,其和解行為才合法有效。
2、調解(衛生行政部門等第三方介入)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四十八條對調解進行了規定:已確定為醫療事故的,衛生行政部門應醫療事故爭議雙方當事人請求,可以進行醫療事故賠償調解。調解時,應當遵循當事人雙方自愿原則,并應當依據本條例的規定計算賠償數額。經調解,雙方當事人就賠償數額達成協議的,制作調解書,雙方當事人應當履行;調解不成或者經調解達成協議后一方反悔的,衛生行政部門不再調解。
可見,已經鑒定確定為醫療事故的,可以請求衛生行政部門介入對雙方的糾紛進行調解。
3、訴訟
在訴訟之前,當事人可以進行醫療事故鑒定或者醫療過錯鑒定,醫療事故鑒定由醫學會鑒定,醫療過錯鑒定由司法鑒定中心鑒定。進行鑒定并不是醫療糾紛訴訟的法定前置程序。
在舉證責任方面,患者對患方和院方存在醫患關系,以及產生了損害后果負有舉證責任,院方對醫療行為是否存在過錯,以及醫療行為和損害后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負有舉證責任。
在案由選擇方面,醫療糾紛涉及的案由主要有三大類,包括醫療損害賠償糾紛、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和醫療服務合同糾紛,有些案件還可以以普通的人身(財產)損害賠償糾紛為案由。實際中,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案由進行訴訟。
二、怎么認定醫療賠償義務人
賠償義務人是指因自己或者他人的侵權行為以及其他致害原因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醫療損害中的 賠償義務人,是指在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中依法應承擔賠償責任者。在民事訴訟中,賠償義務人一般稱為被告。被告是與原告利益對立的另一方當事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經營性資產包括哪些
2021-01-02拖欠農民工工資入刑
2021-02-05專利權人請求自己的專利宣告無效可以嗎
2021-02-09倉單質押融資基本步驟是怎樣的
2021-02-19取保候審是犯罪情節輕的嗎
2020-12-03誤工費怎么計算?誤工費計算公式
2021-02-17交通事故誤工費證明怎么寫
2021-02-15擔保合同樣式
2021-03-02超市顧客摔傷保潔公司賠償是怎樣的
2021-03-012020如何確認勞動關系,勞動關系有什么特征
2021-03-13詳細解釋勞動法試用期的約定
2020-12-28團體意外險可以稅前扣除嗎
2020-11-13保險市場上的經營主體分幾類
2020-12-14車禍受害人對保險公司賠償不服該如何處理
2020-12-19人身保險公司有什么權利嗎
2021-03-17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問題
2020-11-26某保險公司訴黃某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1-26五五分成保險是怎樣賠償的
2021-01-17保險理賠的步驟有哪些
2020-11-22汽車被盜,保險公司有義務把車從外地取回來嗎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