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遺產是繼承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可以依法轉移給他人的個人合法財產。
1.2《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條規定: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包括:(一)公民的收入;(二)公民的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四)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五)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六)公民的著作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
1.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三條規定:公民可繼承的其他合法財產包括有價證券和履行標的為財物的債權等。第四條規定:承包人死亡時尚未取得承包收益的,可把死者生前對承包所投入的資金和所付出的勞動及其增值和孳息,由發包單位或者接續承包合同的人合理折價、補償,其價額作為遺產。
從《繼承法》及其《意見》可以看出,死亡賠償金并沒有包括在所列舉的遺產范圍之內。
2、死亡賠償金也不符合遺產的構成要件
2.1遺產是公民死亡時尚存的個人財產。
公民死亡的時間是劃定遺產的特定時間界限,死亡賠償金是公民因人身損害事故死亡之后才發生的,而不是公民死亡時所遺留的,因此不是遺產。
2.2遺產是公民的合法財產。
遺產必須是公民依法可以擁有的財產和有合法根據取得的財產。而公民只有在自己生命存在的情況下,才能通過行使一定的民事行為,合法取得財產所有權,但由于加害人支付死亡賠償金時,該公民已經死亡,也就不是通過親自行使民事行為而取得該款項的所有權;由于死亡賠償金是在公民死亡之后才由加害人支付的,該公民無法將其作為生活資料或生產資料進行使用,也無法對該費用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同時,公民不能以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換取合法財產所有權,否則,不但違反了法律規定,而且有悖于社會的公序良俗。因此,死亡賠償金不屬于受害人的個人合法財產。
2.3任何公民都可以在生前立遺囑處分自己的財產,如未立遺囑,死后也可以依照法定繼承原則分配該公民的遺產,而公民在生前無法也不可能處分自己的死亡賠償金。
2.4如按遺產處理死亡賠償金,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也有權分得該項的一部分,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指的是《繼承法》第十四條規定的兩種人,即對繼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繼承人扶養的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人,或者繼承人以外的對被繼承人扶養較多的人,可以分給他們適當的遺產,而且根據《繼承法》第33條的規定,如按遺產處理死亡賠償金,繼承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這有悖于立法上設立死亡賠償金的目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執法人員的素質包括什么
2021-03-15短信可不可以作為離婚證據
2021-02-22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的接管決定應載明內容
2021-02-22交通事故植皮能評殘嗎
2021-02-06哪些項目不屬于工資構成部分
2020-12-25商家銷售舊貨應否承擔質量責任
2021-01-26人壽保險理賠指南的各種規定
2020-12-01私家車載客遇事故保險公司是否理賠
2021-03-04人身保險殘疾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有什么關系
2020-12-17簽訂保險合同的過程是怎樣的
2020-11-18保險合同的受益人指什么
2020-11-20商業車險二次費改的正式落地實施
2021-02-26意外保險的賠償范圍
2021-01-11林地承包合同的簽訂要求
2021-02-04村委會可以簽訂土地轉讓協議嗎
2021-02-25土地流轉需要注意的常見問題有哪些
2021-01-13土地流轉合同最長期限是多久
2021-01-15集體土地流轉協議怎么寫
2020-12-11營業房拆遷可以按照商鋪拆遷來補償嗎
2020-12-09城市拆遷如何安置無房戶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