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某駕駛三輪摩托車,與劉某駕駛的重型作業車相撞,導致陶某死亡,兩車損壞。交通隊作出《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劉某、陶某為同等責任。
陶某家屬起訴劉某及其保險公司,要求賠償。一審法院審理后,認定陶某系外地來京務工人員,在京并無固定工作、住所及收入,按照北京市農村居民標準確定其死亡賠償金。陶某家屬不報,上訴要求改判。二審法院經審理認為,陶某雖為外地來京人員,但依法辦理了暫住登記,可以認定陶某的經常居住地和主要收入來源地為北京市。陶某家屬要求按照北京市城鎮居民的相關標準計算死亡賠償金,理由正當,應予支持。
法條
《侵權責任法》第十七條“因同一侵權行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
“同命同價”與“同命不同價”的爭議,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施行以來出現的比較突出的問題,引起社會廣泛爭議。《侵權責任法》第十七條被很多人認為是新法關于同命同價的規定。
《侵權責任法》第十七條的規定,主要體現在處理造成多人死亡事故的重大交通故事、礦山事故等民事賠償案件時,法院可以不考慮傷亡者的地域、戶籍、文化、職務等差異情況,而采用“一攬子”賠償方案,即以同一數額標準確定傷亡賠償金。在司法實踐中,外地來京務工農民的死亡賠償金或者傷殘賠償金的賠償標準,也是引發“同命同價”與"同命不同價”爭議的焦點。本案反映了這個問題。
根據法律規定,對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的賠償標準,法院一般掌握:首先,從地域標準看,一般情況下適用受訴法院所在地標準,如果賠償權利人舉證證明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人均收入高于受訴法院所在地標準的,死亡賠償金可以按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標準計算。其次,從身份標準看,關鍵在于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的認定。對此,法院主要考慮受害人的居住、生活、工作地身份的標準。目前,很多人對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存在理解分歧,錯誤地把戶籍管理中的非農業人口等同于城鎮居民,而把農業人口等同于農村居民。城鎮居民實際是指城鎮常住人口,即在城鎮有固定的居所在城鎮居住,在城鎮有固定的職業和穩定的收入及生活來源并且戶口落戶在城鎮的人員;或者戶口雖然未在城鎮落戶,但是其已經在城鎮居住、工作、生活并且達到一定期限的人員。所以,只要符合以上條件的人員,均應認定為城鎮居民。本案中,法院最終按照城鎮居民的收入標準判決賠償數額,是基于陶某工作、生活以及經常居住地在北京城區,其收入狀況應該類同于北京市城鎮居民的收入狀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高空拋物的危害怎么認定
2021-02-20相鄰關系與地役權有什么區別
2021-03-02交通事故醫療費是按責任主次承擔的嗎
2020-11-25沒有借條怎么起訴呢
2020-11-27未盡贍養義務有什么后果
2021-02-07成立業主委員會流程有哪些
2021-01-16買賣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0-11-30醉駕拘役可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1-01-11海洋貨物運輸保險案例:貨運保險糾紛案
2021-03-10車禍受傷保險公司賠多少錢
2020-12-21汽車玻璃險理賠范圍
2021-01-12汽車浸水保險如何賠?
2021-01-10土地上如何設立承包經營權
2021-03-24土地承包合同公示怎么寫
2021-01-27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適用什么程序
2020-11-12集體土地出讓方式有哪些
2021-02-17舊房改造補償太低,能不能拒絕改造
2021-01-16舊房改造和棚戶區改造是一樣的嗎,應當如何補償
2021-02-04什么人可以獲得安置房
2021-03-02征地拆遷后農民就業問題如何解決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