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免責條款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的無效。我國《民法通則》第七條規定:"民事活動應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破壞國家經濟計劃,擾亂社會經濟秩序。"這是對免責條款進行限制的法律依據。因此,在預售商品房中,有上述內容的免責條款無效。應注意的是,這里所指的違反法律,是指違反法律的強行性規范,只有違反強行性規范的免責條款才為無效。
(二)免責條款不得免除故意和重大過失責任。如果允許當事人在合同中訂立免除故意或重大過失責任的條款,則無異于鼓勵當事人不履行合同或不負責任地履行合同,這就與民法通則規定的誠實信用的原則相違背,且不符合合同訂立的目的。目前國外的立法對免除故意或重大過失責任的免責條款均持否定態度,如《德國民法典》第276條第2款規定:“債務人因故意行為而應負的責任,不得預先免除。”《希臘民法典》第332條規定:“旨在預先免除或限制對故意或重大過失所負責任的協議無效。”我國合同法亦規定因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免責條款無效。目前有些商品房預售合同約定:“因售房方的過失行為導致的損害,購房方不得要求賠償”,這一免責條款中的“過失行為”應視為不包括重大過失行為在內。
(三)免責條款不得免除合同當事人的基本義務。也就是說,免責條款的免責以合同的基本義務得到履行為前提。如果允許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的基本義務而不承擔任何責任,就背棄了合同的本來目的,且與法律的原則相違背。例如:商品房銷售商有將質量合格的、權屬明確合法的房屋交付給購房者的義務,如果在合同中訂立“銷售方不對房屋質量承擔責任”或“與出售房屋有關的所有權糾紛、土地使用權糾紛,本公司不負責解決”等條款,即屬免除基本義務,當然無效。此外,如果違約行為嚴重到使當事人訂立合同的目的落空,即嚴重違約或根本性違約的情況下,也不得援用免責條款,因為這種情況同屬于不履行合同的基本義務。
(四)免責條款不得違反公平原則。公平原則是民法的一項基本原則,它的要求之一就是民事主體在承擔民事責任上要合理。如果商品房銷售商憑借自己的優勢,訂立對購房人顯失公平的免責條款,購房人就可以向法院或仲裁機關申請撤銷或變更。例如在合同中訂立“對由于施工單位和設計單位的過錯造成的損失,售房方不承擔責任”,即屬顯失公平的條款。因為在施工單位或設計單位等第三人過錯造成售房方違約的情況下,售房方可以依據與第三人的合同追究其違約責任,獲得賠償。而買房人與第三人無直接法律關系。不能向第三人索賠,如果再免除了售房者的違約責任,則購房人的損失得不到任何補償,不公平性顯而易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監視居住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2個月嗎
2021-01-02抵押物不夠還款怎么處理
2021-03-172020公司破產員工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3-23為什么有精神損失賠償
2020-11-15如何辦理房屋抵押登記?
2020-12-20關于虛假訴訟案件原審原告在再審期間申請撤訴如何處理
2020-12-16什么是業主委員會,業主委員會成立的意義是什么
2021-02-09集體土地怎么進行轉讓
2020-12-25集資房再上市要滿足五年嗎
2020-12-31勞動合同期內公司變更經濟補償是怎樣的
2021-01-12勞務派遣員工轉正后工齡如何認定
2020-11-20解讀《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新亮點
2021-03-17公司破產財務人員可以辭職嗎
2021-03-08農村自住建房傷亡賠償案件分析及對策有哪些
2020-12-11出口產品責任險的特點
2021-01-28訂立保險合同分哪些階段
2021-01-12人身保險合同的形式有哪些
2020-11-21保險合同的方式是什么解除
2020-11-26沒譜的保險:合同是廢紙一張
2021-01-21一起保證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