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生醫療事故的處理辦法
(一)報告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十三條的規定,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發生或者發現醫療事故,可能引起醫療事故的醫療過失行為或者發生醫療事故爭議的,應當立即向所在科室負責人報告,科室負責人應當及時向本醫療機構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報告;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接到報告后,應當立即進行調查、核實,將有關情況如實向本醫療機構的負責人報告,并向患者通報、解釋。
第十四條規定,發生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發生下列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醫療機構應當在12小時內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二)及時采取措施防止損害擴大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一十五條規定,發生或者發現醫療過失行為,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應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減輕對患者身體健康的損害,防止損害擴大。
醫療機構采取的及時有效的措施包括:為確認過失行為造成的損害程度而進行必要的輔助檢查;為減輕損害后果而采取必要的藥物、手術等治療方法;為避免醫療事故爭議而采取的其他措施。這些措施應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以力爭把對患者造成的損害程度降低到最低。
(三)保管各種資料,封存現場實物
掌握第一手資料和證據,是對醫療事故或事件做出準確鑒定、準確定性、正確處理的前提條件。因此,醫療單位在接到有關當事醫務人員、其所在科室發生醫療事故的報告以后,應依法做好保管和封存工作,以免發生不利于醫療事故處理的事情。
(四)調查
醫療單位對發生的醫療事故或事件,應立即進行調查、處理,并報告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個體開業的醫務人員發生的醫療事故或事件,由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組織調查、處理。病員及其家屬也可以向醫療單位提出查處要求。對醫療事故或事件進行調查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為處理醫療事故或事件尋找根據,分析造成事故或事件的原因和過程,這是整個處理醫療事故或事件的關鍵環節。
(五)作出結論
醫療事故處理部門應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最后做出對事故的處理意見。對不構成醫療事故的案件,應以書面形式詳細地向患者及其家屬說明情況和理由。對構成醫療事故的案件,則要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其他法律法規的規定,責令醫療責任人員承擔民事責任或行政責任,對構成醫療事故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醫療事故訴訟如何舉證
醫療事故怎么申訴,有哪些程序
什么是醫療事故的完全責任,怎么判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糾紛判決有異議多久時間內申訴
2021-03-19行政復議申請人主體是否合格的案件分析
2021-01-29可撤銷婚姻請求權的行使期限是多久
2021-02-19分手協議如何寫
2020-12-10刑事律師函怎么寫
2021-01-13并購公司的價值怎么算
2020-12-01區別夫妻共同債務以及個人債務應該怎么舉證證明
2020-11-29房產證在房屋中介手里不肯退怎么辦
2020-12-27香港非法務工如何處罰
2020-12-05網購電腦賬戶激活了還能退嗎
2021-02-28被動物咬了該如何維權
2020-12-10人身保險有哪些特點
2020-12-09頂包事故保險不賠怎么辦
2021-01-05保險人解除合同的情形是什么
2021-01-11財產保險投保方違約怎么辦
2020-12-20保險公司管理規定是怎樣的
2020-11-22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責任保險規定具體是什么
2020-12-31對征地批文不服怎么辦,該如何維權
2021-01-16民用住宅遇到拆遷時如何補償
2021-02-1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