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公務過程中犯交通肇事罪損害他人
1、駕駛人因違反交通道路安全法,發生重、特大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罰款200~2000元,吊銷駕駛證。賠償受害方的事誼如交通管理部門調解無效的,受害人可通過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如果肇事方無力承擔,則通過法院憑估財產而定。
2、《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三十一條規定:“承擔賠償責任的機動車駕駛員暫時無力賠償的,由駕駛員所在單位或者機動車的所有人墊付”;造成公共財產或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主要責任且無能力賠償數額在40萬元以上的,法院可以交通肇事罪判處責任人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主要責任且無能力賠償數額在80萬元以上的,法院可以交通肇事罪判處責任人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3、無力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并且負主要責任以上的,如果無力賠償數額達到30萬以上的,就要負刑事責任,要坐牢的。如果責任人駕駛的是機動車,機動車交強險責任限額部分是由保險公司賠付的,不計算在無力賠償的數額內。
4、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對方無力賠償,受害方可以向法院申請執行,申請執行期限為兩年,法院在用盡所有執行措施后,仍無法執行的,法院會中止執行,待對方經濟狀態有所改善后,可以向法院申請執行.
妨害公務罪立案標準認定是需要注意哪些
在處理妨害公務罪立案標準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1、劃清妨害公務罪與人民群眾抵制國家工作人員違法亂紀行為的界限。極少數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執行公務過程中,假公濟私,濫用職權,違法亂紀,損害群眾的利益,引起公憤,群眾對之進行抵制、斗爭是應當支持、引導的。
2、劃清妨害公務罪與人民群眾因提出合理要求,或者對政策不理解或者態度生硬而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發生爭吵、圍攻頂撞、糾纏行為的界限。群眾圍攻、頂撞國家工作人員,通常是由于群眾對國家工作人員依法宣布的某項政策、決定、措施不理解,有意見,向國家工作人員提出質問,要求說明、解釋、答復、由于情緒偏激、態度不冷靜、方法不得當而形成的村國家工作人員的圍攻、頂撞行為。在圍攻、頂撞過程中,常伴有威脅性語言和類似暴力的推擦、拉扯行為,在客觀上妨害了公務。
綜上述,在對交通肇事罪進行處罰的時候,需要結合交警部門作出的事故責任劃分,同時還要根據實際造成的損害程度選擇適當的量刑幅度。這樣才能做到刑法上規定的罪刑相適應。如果你對此還有疑問的話,可以咨詢律霸網在線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贈與稅法律如何規定
2021-03-17行政機關撤銷行政許可要走哪些程序
2021-02-02被狗咬傷誤工費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01離婚和財產分割的相關規定
2021-02-09什么叫男女平等?
2021-03-03離婚條件有哪些
2021-01-15家庭暴力離婚賠償標準
2021-03-20蓄意縱火不傷人怎么判
2021-01-05如何區分挪用公款與借貸公款
2021-03-02合同形式瑕疵處理
2020-11-18顧客在超市摔倒的責任誰負
2020-12-28房產證未辦理下來能否過戶
2020-11-27受威脅已過戶的贈與房產可反悔嗎
2021-01-25單位蓋的集資房是什么性質
2021-02-11保密協議如何無效
2021-02-24公司倒閉簽約新公司員工怎么賠償
2020-12-30簽勞務外包合同是勞務派遣工嗎
2020-12-29被保險人違反保證保險公司可以拒賠嗎
2020-11-28投保人解除人身保險合同返還保險費案
2021-03-12保險合同的訂立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