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管轄約定不明是要如何處理
1、仲裁機構名稱有瑕疵。
由于當事人對仲裁機構的認識不深,往往在訂立仲裁協議的時候無法正確表述仲裁委員會的名稱。以“上海仲裁委員會”為例,當事人往往會表述成“上海市仲裁委員會”、“上海市政府所屬的仲裁委員會、“上海市經濟仲裁委員會”等等。這些表述雖然存在一定瑕疵,但是在文字和邏輯上沒有歧義,并且能夠從文字和邏輯上確定仲裁機構。1998年4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給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的復函中指出:該合營合同的約定爭議解決方式是提交仲裁,雖然當事人的仲裁條款中將你的名稱漏掉“經濟”二字,但不影響仲裁條款的效力。上海市高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處理意見》也體現了這一精神。因此,對于仲裁機構的名稱有瑕疵的仲裁協議,如果其文字和邏輯沒有歧義,可以辨別和確定當事人選擇的仲裁機構,就應當認定仲裁協議有效。
2、選擇的仲裁機構不存在。
選擇的仲裁機構不存在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由于對仲裁機構名稱不了解,導致援引的仲裁機構名稱有瑕疵,這種情況在上文已經做了分析。對此,只要能辨別出仲裁機構,就應當認定仲裁協議有效。另一種情況是由于對仲裁機構設置不了解,導致約定的仲裁機構根本不存在。如有的仲裁協議約定:發生爭議以后由上海市浦東新區仲裁委員會仲裁。根據《仲裁法》第十一條的規定,仲裁委員會可以在直轄市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設立,也可以根據需要在其他設立區的市設立,不按行政區劃層層設立。由此可見,當事人所約定的“上海市浦東新區仲裁委員會”是不存在的,這種情況下雙方的仲裁協議是無法執行的,故應當認定雙方的仲裁協議無效。
3、選擇兩個或兩個以上仲裁機構。
對于當事人在國際貿易中選擇兩個仲裁機構的,最高人民法院在1998年12月給山東省高院的復函中認為:當事人訂立的仲裁條款中約定‘合同爭議應提交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對外經濟貿易委員會,或瑞典斯德哥爾摩斯商會仲裁院仲裁’,該仲裁條款對仲裁機構的約定是明確的,亦是可以執行的。當事人只要選擇約定的仲裁機構之一的即可進行仲裁。筆者認為,最高法院這一復函的精神體現了對當事人仲裁意愿的充分尊重,也體現了目前法院對于仲裁日益支持的態度。根據這一精神,如果當事人在仲裁協議中選擇兩個以上仲裁機構,鑒于這類協議體現了雙方要求仲裁的意愿,而且只要選擇其中的一個仲裁機構就可以執行,因此排除了法院的管轄,應當認定仲裁協議有效。
4、只約定仲裁地點未約定仲裁機構。
對于只約定仲裁地點而未約定仲裁機構的仲裁協議的效力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共有三個相關文件。(1)確認無效。1997年3月9日給浙江省高院的復函中認為:合同仲裁條款中雙方當事人僅約定仲裁地點,而對仲裁機構沒有約定,發生爭議后,當事人就仲裁機構達不成補充協議,則認定本案所涉仲裁條款無效;(2)確認有效。1998年7月6日給河北省高院的復函中認為:合同中雖未寫明仲裁委員會的名稱,僅約定仲裁機構為“甲方所在地仲裁機關”,但鑒于在當地只有一個仲裁委員會,即石家莊仲裁委員會,故該約定應認定是明確的,該仲裁條款合法有效;(3)根據仲裁協議達成的時間確認。1998年10月26日給山東省高院的批復中認為:在《仲裁法》實施后重新組建仲裁機構前,當事人達成的仲裁協議只約定了仲裁地點,未約定仲裁機構,雙方當事人在補充協議中選定了在該地點依法重新組建的仲裁機構,仲裁協議有效;雙方當事人達不成補充協議的仲裁協議無效。
最高人民法院的上述復函及批復對此類仲裁協議的效力給出了不同的認定標準。筆者認為,對于只約定仲裁地點而未約定仲裁機構的仲裁協議是具有可執行性的;對該類條款應當作出寬泛的理解,從而認定其有效,充分尊重當事人的仲裁意愿。這類仲裁協議一般表現為:“在甲方所在地仲裁”、“在合同履行地仲裁”、“在被告住所地仲裁”等等。這類約定雖然從表面上似乎無法得出雙方選擇的仲裁機構,但是只要深入理解還是可以確定相應的仲裁機構的。根據我國目前仲裁機構的設置制度,直轄市、省和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其他設區的市都設有相應的仲裁委員會。除此之外,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在一些城市設有分會。所以,只要把雙方在合同中約定的“甲方所在地”、“合同履行地”、“被告住所地”理解為存在仲裁機構的行政區劃,那么該處就存在一個、兩個、或者三個仲裁機構,這樣,如果只有一個仲裁機構,那么根據文字和邏輯是可以確定雙方選定的仲裁機構的,仲裁協議有效;如果存在兩個以上仲裁機構的,視為當事人同時選擇了這兩個以上的仲裁機構,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復函的精神,也應當認定仲裁協議有效。
5、既選擇仲裁又選擇訴訟的仲裁協議。
最高人民法院1996年4月18日給廣東省高院的復函中稱:雙方當事人之間合同中解決爭議的條款既約定涉外仲裁機構仲裁又約定可向人民法院起訴,按照本院有關司法解釋,該仲裁約定無效。2002年10月8日給福建省高院的復函中稱,鑒于當事人既約定通過仲裁又約定通過訴訟方式解決其爭議,該約定違反了仲裁排除法院管轄的基本原則,應認定該仲裁條款無效。2004年8月25日給山東省高院、北京市高院的復函中稱,雙方當事人簽訂的協議書中約定發生爭議申請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訴訟,屬約定不明,該約定無效。
從上述復函可以看出,最高法院對此類條款中仲裁協議的效力是予以否定的,然而關于這類條款的效力問題,理論界及實務界一直存在不同的觀點。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征求意見稿)第七條也體現了與最高人民法院復函不同的精神:“當事人約定可以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當事人可以選擇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的,當事人可以選擇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既申請仲裁又起訴的,由先受理的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管轄”。
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家庭暴力要什么證據
2021-03-13同居關系能否申請保護令
2021-01-21轉移私有財產屬于非法轉移財產嗎
2020-12-08夫妻離婚后,未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是否還有監護權
2021-01-12資產拍賣程序的中止和終止
2020-11-30遺贈撫養協議構成要件有哪些
2021-01-08指定管轄的特殊原因是何種情況
2020-12-02傷殘鑒定多久能下來
2020-12-24判刑后戶口是否要注銷
2021-02-02業主委員會成立的條件是什么呢
2020-11-29房產己給贈與稅出售還付所得稅嗎
2021-02-18車險續保押金是不是必須繳納
2021-03-19保險合同生效程序
2021-02-25保險公司利用公司內部文件規定免責條款無效
2021-01-25離婚后保單應怎樣分割
2021-02-20非直系親屬關系可以買保險嗎
2021-02-12保險法告知義務的問題是什么
2021-01-14交強險被保險公司拒賠,怎么維權
2021-03-05什么是法定代理人
2020-12-10農民如何進行土地承包申請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