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列情況下,財產保全可以被撤銷和解除:
(1)、原申請人申請撤銷;
(2)、裁決作出后,保全申請人敗訴,法院撤銷財產保全裁定,或申請人勝訴,裁決執行完畢的,財產保全被解除;
(3)、被保全人提供擔保的。
相關法律知識:
我們審視整個民事爭議及其解決過程,發現只有四個經濟因素。這就是:其一當事人爭議利益;其二,當事人為解決民事爭議支付的律師費;其三,是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支付的訴訟費;其四,為制裁當事人特別是敗訴方當事人可能出現的怠于履行判決義務而作出的懲戒性罰息。對比上述條件,律師費、訴訟費及罰息堪作促進民事條件機制經濟杠桿的基本條件。而當事人之間的爭議利益顯然不行。因為這一利益正是訴訟與調解的解決對象,根本無法直接作調解的激勵因素。
《仲裁法》規定:“一方當事人因另一方當事人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裁決不能執行或者難以執行的,可以申請財產保全。”根據該條的規定,當事人申請財產保全的目的應當是為了保證仲裁裁決的執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訴訟中的財產保全裁定的效力一般應維持到生效的法律文書執行時止。”對于仲裁程序中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作出的財產保全裁定的效力,可以參照該條規定確定,即仲裁程序中人民法院作出的財產保全裁定的效力應維持到生效的仲裁裁決執行時止。
因此,如仲裁裁決發生法律效力后,一方當事人申請撤銷仲裁裁決,另一方當事人則申請解除在仲裁程序中采取的財產保全,在人民法院審查是否撤銷仲裁裁決的階段,不應解除財產保全。
《仲裁法》第64條第2款規定:“人民法院裁定撤銷裁決的,應當裁定終結執行。”規定:“裁決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銷或者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就該糾紛可以根據雙方重新達成的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因此,如果人民法院裁定撤銷仲裁裁決,則該仲裁案件不再存在,且終結執行,仲裁程序中采取財產保全的目的亦不能實現,人民法院在作出撤銷仲裁裁決裁定的同時,亦應解除財產保全。
司法實踐中仍存在仲裁機構作出的裁決書后,被申請人已經自覺履行裁決書規定的義務,或者裁決書駁回申請人的全部仲裁請求。當事人直接向執行財產保全措施法院提出解除財產保全的情況又如何處理?當事人應當向作出裁決的原仲裁機構提出,由原仲裁機構核查是否應當解除財產保全,并向執行法院發出解除財產保全通知書后,執行法院才能解除。執行法院不應直接受理解除財產保全的申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朋友打成植物人,贈與朋友的電腦還能要回來嗎
2021-03-03哪些種類的商標可以注冊
2020-11-13繼承權放棄與繼承權喪失有哪些區別
2020-11-27事實婚姻受法律保護嗎
2021-02-23父親無撫養能索取贍養費嗎
2020-11-15沒有借條,能以聊天記錄為證據起訴要求償還債務嗎
2021-02-16違法占用村集體建設用地如何處罰
2020-12-25如何審核勞動合同,審核勞動合同要點是什么
2021-02-15履行勞動合同的原則
2020-11-15免責條款有哪些特征
2020-12-03勞動關系申請工傷要多久出結果
2021-02-28同居有經濟補償嗎
2021-02-13勞務派遣解聘后是否有補償
2021-01-30勞務公司將勞務分包是否有效
2021-01-13調崗的規定有哪些
2021-03-23違反壽險免責條款會有什么后果
2020-12-31航班延誤賠償多少錢
2020-12-15保險公司分公司所需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1-28人身保險殘疾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比例是怎么樣的
2021-01-05購車保險合同約定不明確的,對合同條款應如何解釋?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