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因真實貿易而產生的票據,即使在之后某個轉讓環節中成為無貿易的融資性交易(如用于償債),銀行并為持票人辦理了貼現,也不會對承兌銀行構成風險或擴大貨幣投放。因為,此票據是基于真實貿易而產生,通過商品的流通具有自償性;再則,票據前手與持票人雖屬融資性交易,但如由前手向銀行貼現(更符合貼現政策,因前手與再前手具有貿易交易)后將資金劃轉給持票人,與持票人向銀行貼現取得資金,從貨幣投放的角度看,兩者是完全等效的。因此,筆-者認為轉讓后的票據不應該存在融資性票據之說。當然下例情況例外,出票人與收款人為關聯企業,為借貸交易而簽發融資性票據,但因雙方無關聯交易而無法貼現,收款人遂將票據轉讓與其有關聯交易的子公司,子公司作為持票人并提供合法但與該票據實際并無關聯的發票與合同向銀行辦理了貼現,再將貼現款劃轉與前手。此類融資性票據看似轉讓后產生,其實仍在出票環節生成,只是借助于轉讓環節,實現貼現融資目的。
發生在分公司與母公司間的票據背書轉讓,母公司持票據向銀行申請貼現時,提交的卻是分公司與票據前手交易的發票和合同或母公司直接開給分公司票據前手的發票和合同。看似不匹配,但卻是真實和合法的,因為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和獨立的會計核算,其對外的一切銷售交易和票據受讓本身就視同為母公司的行為。如果母公司申請貼現時提供的是母公司開給分公司的發票,則是不合理的,因為按照會計準則規定,母公司與分公司之間不存在真實的銷售。
融資性票據一定是發生在兩個關聯企業之間。這是因為,融資性票據的受讓本是一種借貸交易,在市場經濟日趨完善的今天,很難想象兩個無控股關系的企業會以票據受讓的形式進行資金借貸,即使確有必要,貸款方也會以借據伴隨資金劃付的形式進行,以完成法律意義上的給付履行。而在關聯企業之間,許多民營企業為謀求融資能力,往往利用控股子公司的關系,將子公司的產品銷售給母公司,再由母公司銷售給購貨方,以此在母公司和子公司各自的獨立報表上,造成各自都有自己的資產額和銷售額的會計信息假象,以此獲得銀行重復授信。因此在這類關聯企業之間,完全能夠提供足夠多的、合法的、真實的增值稅發票和交易合同,但這些發票和合同與融資性票據的給付卻無任何對價關系,所以通過票據貼現必須提供發票和合同等形式要件并不能有效約束融資性票據的產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外資企業認繳資本是否可以質押
2020-11-25離婚退彩禮怎么退
2021-03-13個人房屋贈與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3婚姻自由與婚姻自主權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17繼父贍養糾紛贍養費
2021-03-05房產保全取消多久能過戶
2020-12-07員工不想與單位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單位該怎么辦?
2020-12-02勞動合同變更協商不一致怎么辦
2021-01-14實習期自我評價
2021-03-07涉外勞動爭議管轄權歸屬問題解答
2021-01-23勞動仲裁庭人員不來怎么辦
2021-01-02勞動爭議業務提成算工資嗎
2021-03-21海洋貨物運輸保險
2021-03-15夫妻為孩子買的人身保險離婚時能否分割
2020-12-03保險合同不足額投保賠償糾紛的理賠是怎樣的
2020-12-08保險合同格式條款被判無效的情況
2021-03-23人身保險一年多少錢
2021-01-21購買新型人身保險產品大有學問
2021-01-20賠償責任誰承擔
2021-02-12無照駕車被撞死 保險公司應理賠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