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據是民商事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票據以其特有的快捷性被廣泛使用,隨著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化,對外經濟貿易活動日益發展,因而票據活動的范圍隨之擴大,涉外票據的使用逐步增多,為解決因涉外票據的使用流通而發生的各種法律問題,就需要在票據上制定相應的規則,關于涉外票據法律適用的相關規定就應運而生。
一、涉外票據的概念及界定
涉外票據顧名思義,即具有涉外因素的票據,簡單地說是指在票據關系上具有一定涉外因素的票據。而確定某一票據關系是否具有涉外因素有不同的原則,通常采用以下三種原則:第一種原則為屬人主義,即依某一關系的主體是否具有涉外性,來確定該關系是否具有涉外因素,從而確定票據的涉外性。第二種原則為物之所在地主義,即依某一關系的客體是否具有涉外性以最終確定票據的涉外性。第三種原則為屬地主義,即依某一關系所涉及的行為是否具有涉外因素,作為認定票據涉外性的依據。
在我國票據法上采用了第三種原則即屬地主義原則,我國《票據法》第95條明確規定,涉外票據是指出票、背書、承兌、保證、付款等行為中,既有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又有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票據。由此可見,我國票據法中規定的據以確認涉外票據時所涉及的行為中,出票、背書、承兌、保證均為票據行為,就一份票據而言,在上述各種行為中,至少有一項發生在我國境內,同時至少有一項發生在我國境外,才能構成我國票據法上的涉外票據。然而我國票據法就涉外票據的規定采取行為地主義即以行為發生地為確定標準,而未直接使用行為地的表述,從而產生了一個問題,即如果一份涉外票據在其上所為的各種行為是否均應為已發生的行為,否則就不構成涉外票據。對于出票、背書、保證三種行為來說,只要相應的行為尚未發生,就不存在行為發生地,因而也就不能據以確認該行為系發生于我國境內,還是發生于我國境外;而對于承兌和付款行為來說,雖然相應的行為可能尚未發生但其應該在何地發生實際上已經確定,因而是否可以認為一份匯票其出票行為或背書、保證行為發生在我國境內,而匯票上載明的付款人在我國境外,即使其承兌或付款行為尚未發生均可確定該匯票為涉外匯票,本文認為在此認定涉外票據實為不妥,涉外票據的涉外性不應僅以形式上的涉外性的確定而須以實質上的涉外性作為認定依據,如上所述,該涉外匯票,只有付款人的實際承兌或付款行為發生后,才可確定其名副其實的涉外票據。簡而言之,即涉外票據認定的行為地主義應包括實際上已經發生和將來應該發生的行為地,而不僅指票據上承載的涉外因素為特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鋪買賣中買家與賣家分別交多少稅
2020-12-08著作權訴訟時效改為三年了嗎
2021-02-11什么叫第三者責任險?
2021-03-06乘客請求賠償的依據
2021-02-06食堂無食品經營許可證該接受如何處罰
2021-02-11戒毒所不是直系親屬可以探視嗎
2021-03-17精神暴力犯罪嗎
2021-01-16執行立案說明已經在執行了嗎
2021-01-18二手汽車過戶步驟是什么
2020-12-26勞務派遣處理勞動合同爭議
2020-12-12勞動仲裁委查檔案需要什么材料
2020-11-21意外傷害保險的責任期限是什么意思,時間是多久
2020-11-13保險糾紛應該如何解決
2021-01-20保險公司承擔給付責任的交通事故賠償案件
2020-11-30法院能否直接劃撥保險賠償金
2021-02-04企業財產保險費用如何計算
2021-02-23買保險公司倒閉了怎么辦
2020-12-28交通事故中沒責任認定書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0-12-20山林的承包期限是多少年
2021-03-16土地承包法實施細則內容是什么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