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賃合同本屬雙方意思自治的合同,一般情況下不存在格式條款的問題,雙方有洽談協議的權利,若當時放棄,或者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已進行處分,法律自然不介入,且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可知,轉租實際上是會影響出租人的權益的,故此,立法則傾向于保護出租人的利益,轉租是否合法取決于出租人是否同意,如果約定可轉租,并收取相關費用,完全合理,不存在顯失公平的問題。
《商品房屋租賃管理辦法》第十一條承租人轉租房屋的,應當經出租人書面同意;承租人未經出租人書面同意轉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租賃合同,收回房屋并要求承租人賠償損失。
《合同法》第225條規定:“在租賃期間因占有、使用租賃物獲得的收益,歸承租人所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轉讓費定義:轉讓費是指在租賃期內,如果下家(第三方)經營者希望獲得店面經營權,向原經營者支付的一定轉租費用。轉讓費一般包含原經營者的裝修費,雜費和其他相關成本。店面轉讓不一定都有轉讓費,但多數轉讓費是一級轉一級轉下去。轉讓費數額可以不告知房東,但新的租約合同必須房東、原經營者、下家經營者三方簽訂。
影響轉讓費的主要因素:
1、原店面裝修,即原經營者先期支出的裝修費。
2、地段、店面知名度、品牌等經營環境。
3、原經營者的租約年限和店面可租賃年限,一般租約距離到期時間越短的,轉讓費越少。
4、對原經營者的一些補償5、其他附加費用(如帶貨轉讓的貨款)
租房子不但要交租賃費,還得交轉讓費,這是許多地方的行業交易習慣。對于房屋轉租過程中存在的轉讓費問題,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加以限制和管理,如何履行需當事人各方協商處理。
合同法第8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如薛女士沒有證據證實存在合同法第52條規定的五種無效情形,即:(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或存在合同法第54條規定的可變更、可撤銷事由的情況,即:(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或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合同的情形,則薛女士與范某簽訂的租賃合同應當認定為依法成立的合同,該合同對薛女士與范某雙方均具有法律約束力,雙方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此外,合同法還規定,當事人簽訂和履行合同可以依照交易習慣來進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7條規定:“下列情形,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為合同法所稱‘交易習慣’:(一)在交易行為當地或者某一領域、某一行業通常采用并為交易對方訂立合同時所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做法;……”轉租房屋收取轉讓費,并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當屬“交易習慣”范疇。薛女士與范某簽訂租賃合同時既然按照當地交易習慣對轉讓費作出了約定并已履行完畢,就意味著雙方按照合同的約定全面履行了自己的義務,不得反悔。薛女士對已支付的轉讓費反悔,違反了基本的誠信原則,無法獲得法律支持。
而在法律上對如何分配轉讓費問題并無明文規定的情況下,協商解決轉讓費問題,是符合民法平等自愿原則的,因為對于承租人與次承租人來說,如果不能妥善解決轉讓費的問題,勢必會為日后留下糾紛隱患。
合同法第224條規定:“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可以將租賃物轉租給第三人。承租人轉租的,承租人與出租人之間的租賃合同繼續有效,第三人對租賃物造成損失的,承租人應當賠償損失。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轉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因此,對于承租人來說,如果未讓房東分享轉讓費利益,除非原租賃合同約定了可以轉租,承租人是不能擅自將租來的店面轉租的,否則,要面臨被房東提前解除原租賃合同,賠償房東或次承租人損失的問題。
合同法第51條同時規定:“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后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因此,對于次承租人來說,如果承租人轉租店面事先未經房東同意,事后也未被房東追認,其與次承租人簽訂的轉租合同就歸于無效,也就無法正常經營,無法達到合同的目的,可能造成人、財、物的損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中患者承擔的舉證責任
2021-01-27北京個人出租房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1-02-02開庭認罪是否可以判緩
2020-12-02分期付款逾期不還,被起訴后需注意什么
2021-03-06新拆遷條例終結暴力拆遷
2020-12-10什么情況下會股權凍結
2020-11-09勞務分包合同是否需要約定保證金
2020-11-14繼承開始前繼承人死亡怎么辦
2020-11-11雇傭關系傷殘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01離職再入職需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2-19競業限制幾個月可以解除
2021-01-31實習協議在法律上是什么性質
2020-12-30公司末位淘汰給賠償嗎
2021-01-03“高保低賠”條款是否屬于免責條款
2020-12-20人身保險理賠辦理步驟是什么
2021-01-09短期健康保險與長期健康保險的區別
2021-01-14未超合理范圍保險應理賠嗎
2021-01-23輕傷后精神損失怎么理賠
2021-01-29保險公司假現場拒賠合理嗎
2021-03-17個人保險代理人的法律地位之爭 代理關系抑或勞動關系
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