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資詐騙改判非法吸存公眾存款罪流程是怎樣的
【案情結果】
2016年7月29日,青海省西寧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判決撤銷青海省西寧市城東區人民法院作出的被告人李某犯集資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的判決,改判被告人李某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有期徒刑七年。
【案件經過】
李某因范某甲(在逃)答應給其100000元報酬與每月2000元的工資為條件,于2014年7月與范某乙(在逃)注冊成立青海某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某茂公司),李某任公司法定代表人;于2014年10月與范某甲、范某乙注冊成立青海某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某譽公司),由李某任法定代表人。
兩家公司均未經中國銀監會青海省管理局批準備案,兩家公司成立后,均以組織員工散發傳單的途徑向社會公開宣傳,并以定期支付1.2%-1.6%月利息、到期歸還本金為由,向社會公開募集資金。其中,宣稱通過某茂公司募集的資金將全部投入洛陽某明實業有限公司;宣稱通過某譽公司募集的資金全部投入洛陽某辰新型焊材有限公司。到案發為止,募集到的資金超過600萬元,有3706700元不能退還,受害群眾61名。
【律師講法】
一、法律規定
1、集資詐騙罪怎么規定?
《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條規定,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2、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怎么規定?
《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規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二、法官判案
1、一審判決:認為李某的行為構成集資詐騙罪的理由
(1)涉案資金并未投入洛陽某明實業有限公司、洛陽某辰新型焊材有限公司;
(2)李某擔任二公司法定代表人期間,直接實施了虛假宣傳和騙取客戶資金的行為。主要包括鼓吹公司實力,鼓動投資人投資、說服投資人續投,定期開會指導公司員工吸收資金等行為;
(3)李某幫助范某甲、范某乙實施集資詐騙行為獲得錢款,可以反映李某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因此,一審判決認為李某的行為構成集資詐騙罪。
2、二審判決:改判李某的行為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理由
(1)受害人陳述、證人證言等證據足以證實李某在二公司經營期間,實施了鼓動投資人投資、說服投資人續投,定期開會指導公司員工鼓吹公司實力以吸收資金,向投資人鼓吹投資利益,以投資入股的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行為。
(2)現有證據不能證實李某同范某甲、范某乙共同預謀虛構向洛陽某明實業有限公司、洛陽某辰新型焊材有限公司投資之事實;
3、涉案資金全部由范某乙領走,李某并未領取二公司募集的涉案資金。
因此,二審判決認定李某與范某甲、范某乙共同預謀虛構向第三方投資證據不足,遂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對李某定罪量刑。
二、對集資詐騙的處理方式有哪些
《最高法院關于非法集資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釋》第一條: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律規定,向社會公眾(包括單位和個人)吸收資金的行為,同時具備下列四個條件的,除刑法另有規定的以外,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規定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
1、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準或者借用合法經營的形式吸收資金;
2、通過媒體、推介會、傳單、手機短信等途徑向社會公開宣傳;
3、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股權等方式還本付息或者給付回報;
4、向社會公眾即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未向社會公開宣傳,在親友或者單位內部針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的,不屬于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
《最高法院關于非法集資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釋》第二條實施下列行為之一,符合本解釋第一條第一款規定的條件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的規定,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定罪處罰:
1、不具有房產銷售的真實內容或者不以房產銷售為主要目的,以返本銷售、售后包租、約定回購、銷售房產份額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
2、以轉讓林權并代為管護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
3、以代種植(養殖)、租種植(養殖)、聯合種植(養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
4、不具有銷售商品、提供服務的真實內容或者不以銷售商品、提供服務為主要目的,以商品回購、寄存代售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
5、不具有發行股票、債券的真實內容,以虛假轉讓股權、發售虛構債券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
6、不具有募集基金的真實內容,以假借境外基金、發售虛構基金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
7、不具有銷售保險的真實內容,以假冒保險公司、偽造保險單據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
8、以投資入股的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
9、以委托理財的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
10、利用民間“會”、“社”等組織非法吸收資金的;
11、其他非法吸收資金的行為。
《最高法院關于非法集資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釋》第四條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實施本解釋第二條規定所列行為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條的規定,以集資詐騙罪定罪處罰。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
1、集資后不用于生產經營活動或者用于生產經營活動與籌集資金規模明顯不成比例,致使集資款不能返還的;
2、肆意揮霍集資款,致使集資款不能返還的;
3、攜帶集資款逃匿的;
4、將集資款用于違法犯罪活動的;
5、抽逃、轉移資金、隱匿財產,逃避返還資金的;
6、隱匿、銷毀賬目,或者搞假破產、假倒閉,逃避返還資金的;
7、拒不交代資金去向,逃避返還資金的;
8、其他可以認定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
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訴訟費用是怎樣計算
2021-03-12商業銀行無故拖延支付本金的需要承擔什么責任
2020-11-25預約合同可否被強制執行
2021-03-23當選業主委員會成員需要符合哪些條件
2020-12-30企業如何與員工約定競業限制條款:對象、范圍、期限、義務
2021-01-03新勞動法合同到期賠償是怎樣的
2020-12-01企業破產能不能解除勞動合同
2020-11-20聘用制解除合同多久
2021-03-07超過60歲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2021-02-10人事外包與勞務派遣有什么區別
2020-12-13機動車保險的類型有哪些
2021-02-26意外傷害保險理賠范圍是怎樣的
2021-03-26國航飛機延誤賠償標準
2021-03-10保險的特點都有哪些
2021-02-13不可抗辯條款的期限是多久
2021-02-05哪些事故三責險要理賠
2021-03-17如何查詢保險撤案了沒
2020-12-26保險公司理賠要原件嗎
2020-12-20保險合同期滿誰能領保險金
2020-12-06選擇保險公司三要素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