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資詐騙罪擔保責任
2007年5月23日,被告王某(下稱第一被告)經被告楊某(下稱第二被告)、被告黃巖某公司(下稱第三被告)保證向原告吳某借款人民幣550萬元。2010年2月22日,第一被告被市中院以集資詐騙罪判處死刑,后被省高院改為死緩。2012年2月,原告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第一被告償還借款,并要求第二、三被告承擔連帶擔保責任。第一被告對借款無異議;第二、第三被告對擔保事實無異議,但認為涉案借貸發生在第一被告的集資詐騙犯罪實施期間,雖未列入刑事判決,但屬于漏罪,應補充偵查并移送公安機關處理;同時認為若涉案借貸構成犯罪,則借款行為和擔保行為均屬無效,擔保責任由此免除。原告認為原、被告之間的借貸和擔保均系各方真實意思表示,且涉案借貸在刑事判決書中并未列入集資詐騙犯罪事實中,故本案借貸應作為合法有效的民間借貸繼續審理并作出判決。
本案是司法實踐中借款人涉嫌非法集資犯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或集資詐騙罪)引發擔保責任糾紛的一個典型案例。近年來,受國際經濟形勢低迷、國內銀行信貸收緊等因素的影響,不少市場經營主體陷入資金鏈斷裂的困境,對流動資金的需求異常迫切。掌握閑散資金的普通民眾,受股市、樓市低迷的影響,大量參與到高利回報的民間借貸市場中,甚至不少做實業的企業主,也有感經營利潤的微薄和投資環境的惡化,將目光轉移到純粹的資本運營游戲中。由于社會的總財富并未增加,“拆東墻補西墻”的結局早已注定,當最終“無墻可補”的借款人因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以下簡稱非吸罪)或集資詐騙詐騙罪鋃鐺入獄時,大量血本無歸的出借人紛紛訴至法院,要求借款人和擔保人承擔還款責任。而同為受害人的擔保人,則無一例外地以借款人涉嫌犯罪,或主張擔保責任免除,或要求案件中止審理并移送公安機關處理。庭審中各方對借款人涉嫌兩種犯罪時的主、從合同效力、擔保責任實體認定、刑民交叉程序處理等問題的爭議異常激烈,民事審判法官也因無明確的法律規定而倍感困惑。
民間借貸構成非法集資犯罪時的擔保合同效力
實踐中,獨立擔保的條款屢屢出現在擔保合同中,但鑒于獨立擔保的擔保責任過于嚴厲,目前僅適用于國際商事領域。因此,在一般商事情形下,主從合同的效力關系仍嚴格遵循主合同無效從合同亦無效的邏輯前提。那么,判斷民間借貸構成非吸罪或集資詐騙罪時擔保合同的效力,實為判斷該兩種情形下主合同即“民間借貸”行為的效力。
在民間借貸構成集資詐騙罪的情形下,每一次的“民間借貸”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均可以視為一次小型的詐騙犯罪,大量的“民間借貸”結合在一起,形成了“集資詐騙”。因此,構成集資詐騙罪的每一次“民間借貸”效力均屬無效,對此,實踐中并無太大爭議。
在民間借貸構成非吸罪的情形下,是否每一次的“民間借貸”仍屬無效?對此,實踐中爭議頗大。持有效論觀點的人認為,構成非吸罪的單個“民間借貸”并未觸犯刑法,也未損害國家、社會利益。出借人、借款人、擔保人的意思表示均真實,且借款人并不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只是因為多個民間借貸行為從“量變”到“質變”后違反了金融管理秩序才成立犯罪,故“犯罪行為與合同行為不重合”,同時認為若單個民間借貸行為被認定無效,則擔保人必然主張自己免責,對債權人造成實質意義上的不公。持無效論觀點的人認為,借款人一旦成立非吸罪,則組成該犯罪行為的每一個民事行為均應歸于無效,否則會出現同一行為在刑事和民事領域上效力認定不一致的矛盾。對此,筆者持無效論觀點。從法理上說,刑法作為基本法,效力高于作為部門法的合同法。“衡量民商事合同的效力,不能因為民法有自身的體系和規則而完全局限于民法,必須結合刑法來綜合衡量。”非吸罪既已觸發刑法,則必然對國家、社會利益構成破壞,作為其組成部分的每一次“民間借貸”,均符合《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一、三、四、五款關于合同無效的規定。從邏輯上說,雖然單個的民間借貸行為并不必然構成犯罪,且符合民事領域關于合同有效的規定,但一旦“整體的民間借貸”構成犯罪,則“單個的民間借貸”自應歸于無效,否則會出現“整體無效”與“單個有效”的邏輯矛盾;從遏制犯罪角度說,借款人之所以會一步步走向犯罪,與眾多出借人趨之若鶩地追求高息借貸有很大關系。否定借貸行為效力的司法導向,會迫使出借人認真考慮借款風險,對遏制非法集資的進一步蔓延具有積極意義。
擔保責任的實體認定
對擔保人而言,擔保合同無效僅僅是法律意義上的概念厘清,關鍵是其是否要向出借人承擔無效擔保后的賠償責任?對此,《擔保法司法解釋》第八條規定:“主合同無效而導致擔保合同無效,擔保人無過錯的,擔保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擔保人有過錯的,擔保人承擔民事責任的部分,不應超過債務人不能清償部分的三分之一。”這里的關鍵,是擔保人有無“過錯”。一種觀點認為,擔保人沒有過錯,不應承擔民事責任。主合同及擔保合同的無效非因擔保人的過錯而導致,借款人構成犯罪才是主合同無效的唯一原因,與擔保人的擔保行為沒有關系;同時該觀點認為出借人應對自己的款項出借盡到合理的注意義務,借款人構成犯罪導致的無效擔保風險只能由擇人不慎的出借人自行承擔;另一種觀點認為,擔保人對借款人構成犯罪導致合同無效具有當然過錯。民間借貸中,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固然是出借人出借款項的主要考慮因素,但擔保人的擔保代償能力亦是重要考慮情節。擔保人愿意為借款人提供擔保,給予了出借人能正常收回借款的心理預期,擔保人對借貸事實的發生具有促成作用,具有當然過錯。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講解的“集資詐騙罪擔保責任嗎”。集資的擔保人的責任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在抽逃資金之后就逃離遠處,這時候債務人就只能夠找擔保人追討資金,所以說擔保人在集資過程中負有很大的責任,這需要擔保人著重考慮。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請上律霸網進行專業的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微信確認續租有效嗎
2020-12-04員工弄虛作假如何處罰
2020-12-16強拆是合法的還是違法的
2020-12-05企業債權債務分析
2020-12-02交通財產損失評估費誰承擔
2021-01-26破產和解程序中取消讓步和取消和解有什么區別
2021-02-10假合同章的合同生效嗎
2020-11-13交通事故中要做哪些司法鑒定?保險可以賠償多少費用?
2020-12-04如何申請離婚財產保全,怎樣防止對方轉移財產
2020-12-28公司在上海股交中心掛牌是否影響其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上市
2021-01-09子女有贍養能力低保能辦嗎
2021-01-11什么情況下能約定服務期
2021-01-03貸款需要擔保的要簽擔保合同嗎
2021-02-10效力待定合同未作表示視為拒絕追認嗎
2021-01-02單項交通事故怎么賠償
2021-02-23勞動合同寫錯劃掉可以嗎
2021-01-22什么是勞動法?
2021-01-06勞務外包工作中,勞動者受傷該由誰負責
2021-02-05丈夫不工作掙錢能訴訟離婚嗎
2021-03-25代位追償權的實現影不影響保險公司理賠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