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刑法修正案七第二百零一條第四款的規定,不予追究刑事責任須滿足以下條件:(1)納稅人的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根據刑法第二百零一條第一款的規定,其行為已經構成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2)納稅人在犯偷稅罪后,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后,補繳應納全部稅款,并繳納滯納金;(3)稅務機關已經對其行為作出行政處罰的決定;(4)在本次偷稅行為以前的五年內沒有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包括累犯的情形)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兩次以上行政處罰
二、如何理解不予追究刑事責任
《刑法修正案七》第二百零一條第四款規定,若滿足以上四個條件,即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如何理解此條款下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法律界仍未達成普遍共識。
(一)刑法修正案七關于本罪的立法精神
偷稅罪是經濟犯罪,從刑法理論上講叫做法定犯,它和自然犯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在不同時期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不同。因此對其定罪量刑也應有所區別,在現階段,刑法設立偷稅罪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國家的稅收征管制度,確保國家稅收能夠足額完成。正如本文上述所言,既然逃稅者已經補繳了應納全部稅款,繳納滯納金;并受到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了,對于國家和整個社會而言,逃稅者的逃稅行為并未給其帶來實質性危害。這既是貫徹落實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的具體體現,又表明人們對刑法謙抑性的推崇,同時也充分說明立法者更多的從法益是否遭受實質性危害加以考量。
(二)國外實踐
在國外,如美國,英國等國,對于逃稅行為,大多采取區別于其他普通犯罪的處理方式,即對逃稅行為往往查的嚴,民事罰款重,但真正定罪的卻很少。中外的稅收實踐充分表明,單憑定罪處罰的威懾力不足以有效解決逃稅行為。對逃稅者做一定程度和范圍的“寬的處理”,既有助于較好的挽回國家稅收損失,又能很好的避免陷入因企業逃稅——老板被抓——企業破產——職工下崗——國家負擔這樣一種惡性循環。
(三)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規定的理解
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規定了六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
(1)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根據刑法不認為是犯罪的。
(2)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3)經過國家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4)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6)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在不同刑事訴訟階段,宣告方式相應有所區別。在法院審判階段,不予追究刑責任的處理方式有兩種:(1)無罪;(2)終止審理。
我們先來看下終止審理的要求。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終止審理以裁定方式作出。而裁定主要是用來解決程序問題,雖然也部分解決實體問題,但范圍極其有限,如執行過程中減刑與假釋裁定的適用。
當逃稅行為人沒有刑訴15條(2)—(5)項情形,并符合刑法修正案七第201條第四款前半部分的條件時,結合15條規定,應將其定位為“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根據刑法不認為是犯罪的”情形。
(四)“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不應理解為“免予刑事處罰”
若逃稅人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七)》第二百零一條第四款規定的四項前提條件時,法院應作無罪判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黨員判刑可以免三年徒刑嗎
2021-01-12醫療糾紛的防范與處理辦法有哪些
2021-01-18臨時工合同到期不讓走怎么辦
2020-11-15對廣播電視組織權的限制有哪些呢?
2021-02-22房屋拆遷中的搬遷費由誰支付
2021-02-11炒股開戶注意事項
2021-01-06哪些離婚證據是屬于非法收集
2021-01-28離婚扶養義務有沒有強制性
2020-12-23交通事故放車協議
2021-03-16執法中隊蓋章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18交通事故異地被起訴如何應訴
2021-01-21身體不好沒盡到贍養能分撫恤金嗎
2021-01-21自己手寫的合同簽字了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16交通事故如何快速理賠
2021-03-15勞動合同糾紛管轄法院
2020-11-29勞動合同期限未滿可以辭職嗎
2020-12-24如何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24試用期完離職扣一半工資怎么辦
2021-03-08人壽保險合同是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0-12-26工傷意外險理賠多少錢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