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銷售偽劣商品案件中的鑒定問題是怎樣的
“摻雜、摻假”,是指在產品中摻入雜質或者異物,致使產品質量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或者產品明示質量標準規定的質量要求,降低、失去應有使用性能的行為;
“以假充真”,是指以不具有某種使用性能的產品冒充具有該種使用性能的產品的行為;
“以次充好”,是指以低等級、低檔次產品冒充高等級、高檔次產品,或者以殘次、廢舊零配件組合、拼裝后冒充正品或者新產品的行為;
“不合格產品”,是指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規定的質量要求的產品。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印發《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一)》的通知
第十六條?[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案(刑法第一百四十條)]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的;
(二)偽劣產品尚未銷售,貨值金額十五萬元以上的;
(三)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不滿五萬元,但將已銷售金額乘以三倍后,與尚未銷售的偽劣產品貨值金額合計十五萬元以上的。
本條規定的“摻雜、摻假”,是指在產品中摻入雜質或者異物,致使產品質量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或者產品明示質量標準規定的質量要求,降低、失去應有使用性能的行為;“以假充真”,是指以不具有某種使用性能的產品冒充具有該種使用性能的產品的行為;“以次充好”,是指以低等級、低檔次產品冒充高等級、高檔次產品,或者以殘次、廢舊零配件組合、拼裝后冒充正品或者新產品的行為;“不合格產品”,是指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規定的質量要求的產品。
對本條規定的上述行為難以確定的,應當委托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產品質量檢驗機構進行鑒定。本條規定的"銷售金額",是指生產者、銷售者出售偽劣產品后所得和應得的全部違法收入;"貨值金額",以違法生產、銷售的偽劣產品的標價計算;沒有標價的,按照同類合格產品的市場中間價格計算。貨值金額難以確定的,按照《扣押、追繳、沒收物品估價管理辦法》的規定,委托估價機構進行確定。
以上內容由律霸網小編整理,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鋪買賣中買家與賣家分別交多少稅
2020-12-08注冊勞務公司需要什么要求
2020-12-28怎樣處理同時申請的相同商標
2021-03-06首付分期簽了借款協議還能退房嗎
2021-02-27主合同無效定金返還嗎
2021-02-02受威脅已過戶的贈與房產可反悔嗎
2021-01-25合同中知識產權免責怎么約定
2020-12-08純勞務分包給自然人合法嗎
2021-02-28定期壽險該怎樣理解
2021-03-02人壽保險拒賠原因都有什么
2020-11-26人身保險重復保險的分攤方式是什么
2021-01-26保險公司該不該為無責任事故車輛買單?
2021-03-07肇事司機拿了發票就能報保險嗎
2021-02-27交通肇事后逃逸惹糾紛保險公司是否可因逃逸拒賠
2020-11-16機動車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向誰索賠
2021-01-15保險理賠原則是什么
2021-03-18淺議審判實踐中保險合同解釋原則的適用
2021-03-03什么是原土地承包經營權人
2020-12-06土地承包的經營權抵押不登記有效嗎
2021-01-01村委會有權決定土地流轉的收益嗎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