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罪在主觀方面是出于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逃避繳納應繳稅款義務而非法獲利的目的。所謂直接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是違反稅收法規,逃避繳納應繳納稅款義務的行為,其結果會使國家稅收受到影響,而希望或追求這種結果的發生。如果不具有這種主觀上的直接故意和非法獲利的目的,比如過失行為,
則不構成偷稅罪。認定行為人有無偷稅的故意,主要從行為人的主觀條件、業務水平和行為時的具體情況等方面綜合分析判斷,如果行為人是因不懂稅法或者一時疏忽而沒有按時申報納稅,或者是因管理制度混亂,賬目不清,人員職責不清或調動頻繁因而漏報、漏繳稅款的,都不構成偷稅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復議的被申請人包括哪些人
2020-12-29毆打他人的行為認定
2020-12-12解除抵押需要擔保公司出面嗎
2021-02-23公證遺產之后可否不繼承轉賣
2021-02-03勞務合同可否定免責條款
2021-03-19申請勞動仲裁時可以申請財產保全嗎
2020-12-13商業銀行能否追究刑事責任
2021-02-12學生在校磕掉牙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5勞動者不服企業作出的調崗決定該如何操作
2021-02-15企業單方變崗調薪的行為應該如何認識
2021-01-24勞動爭議仲裁管轄內容
2021-01-02人壽保險的作用
2020-11-10我國保險理賠低效率是否低
2021-03-14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2021-01-27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怎樣索賠
2021-02-10機動車第三者責任應當怎樣認定
2020-12-09土地承包的經營權可以轉讓嗎
2020-12-12外嫁女在夫家享受了拆遷補償,還能在娘家享受嗎
2020-12-12拆遷補償不透明,可以申請信息公開嗎
2021-03-16拆遷補償方案需要公告公示嗎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