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資和非法融資的區別
非法集資犯罪是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中的一種類型,由于其涉案金額巨大,受害人數眾多,涉及面廣,是典型的涉眾型經濟犯罪,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針對此,最高人民法院于2011年1月4日發布了《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關于非法集資罪,《解釋》中明確規定了五個罪名,分別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非法經營罪、虛假廣告罪。該解釋對非法集資罪的概念進行了充分的界定,同時明確其行為方式,以及各個罪名的適用,從而使得非法集資犯罪與合法融資的界限逐漸清晰起來。
當前,非法集資犯罪手段多樣,具有很高的欺騙性,犯罪分子經常依托合法的注冊公司、企業,打著相應國家產業政策、支持新農村建設、投資項目、委托理財的幌子,不僅廣大的人民群眾難以識別,即便是辦案機關在罪與非罪、此罪彼罪上也容易產生意見的分歧。而新出臺的司法解釋的目的正是要依法打擊非法集資,鼓勵、引導和支持合法融資。
那么如何區分非法集資和合法融資呢?從《解釋》的角度上說,非法集資主要具有四個顯著的特征:
第一、非法性。非法集資是“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規的規定,向社會公眾吸收資金的行為”,區別于從前的“未經有關機關批準”,突出了非法集資行為的違法性。
第二、社會性。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要求向社會公眾,即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而未向社會公開宣傳,在親友或者單位內部針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的,不屬于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方面,由于對國家經濟、金融、政治的影響更為重大,因此監管更嚴格,不僅向社會不特定對象發行構成犯罪,同時,向特定對象發行累計超過200人的也構成犯罪。
第三、公開性。公開性是與社會性相輔相成的。應當強調的是這里所指的“公開性”是相對的,對于面向不特定的對象具有公開性,而不是指面向所有的社會公眾
第四、利誘性。如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所規定,其在行為方式上具有誘惑受害人的特點,許諾回報、理財、投資等等。
掌握了這四個特征基本上就可以區分非法集資和合法融資。此外,考慮到現行金融體制、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穩定等因素,同時為依法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解釋》規定,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主要用于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能夠及時清退所吸收資金,可以免予刑事處罰;情節顯著輕微的,不作為犯罪處理。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知識,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遲延履行簡介
2021-01-01工資上交老婆有法律依據嗎
2020-12-28變更商標流程是什么
2020-12-21被強制隔離戒毒可以探視非直系親屬嗎
2021-02-23結婚自由的保護措施有什么
2021-03-16買了小產權房怎么辦
2020-12-28在哪些情形下勞動合同將會終止效力
2021-02-12勞務派遣合同終止情形
2020-12-07離職檢查電腦合法嗎
2020-11-24實習期公司有權利處罰員工嗎
2020-12-28老板拖欠工資超過1年員工還可以追討嗎
2020-12-04可以投1年以內的短期交強險嗎
2021-01-17企業財產最低起保費是多少
2020-12-19產品責任糾紛案件如何進行舉證呢
2021-03-08飛機延誤賠償標準有什么
2021-02-05人身保險合同可以雙賠嗎
2021-01-19社會保險領域嚴重失信人名單管理暫行辦法
2021-01-26保險法關于車輛理賠的規定是怎樣的
2021-03-16保險受益人的法定標準是什么
2020-11-29兒童意外傷害保險選購指南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