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竊罪中的秘密竊取是怎樣認定的
盜竊罪作為一種最常見的侵犯財產型犯罪,存在著諸多司法疑難問題和理論紛爭。在我國,“秘密”竊取為盜竊罪犯罪構成要件,所謂秘密竊取,是指行為人采取自認為不為財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經手者所發覺的方法,暗中將財物取走的行為。至于他人是否發現,在所不問。只是行為人是自認為不被他人發現或者沒有被他人發現。結合審判實際,筆者認為秘密竊取具有以下特征:
(1)秘密竊取是指在取得財物的過程中沒有被發現,是在暗中進行的。如果正在取財的過程中,就被他人發現阻止,而仍強行拿走的,則不是秘密竊取,構成犯罪,應以搶劫罪論處,這種類型屬于轉化型的搶劫罪如果取財時沒有發覺,但財物竊到手后即被發覺,后公開攜帶財物逃跑的,仍屬于秘密竊取,要以盜竊論處;如果施用騙術,轉移被害人注意力,然后在其不知不覺的情況下取走財物的仍構成秘密竊取。如行為人假借施法消災調包財物,因為被害人拿出財物是為了要被告人幫助“施法消災”并沒有使被害人喪失對其財物的控制,故對該行為應當以盜竊罪定罪論處。
(2)秘密竊取具有相對性,行為人盜竊公私財物之行為相對于財物所有人、保管人、經手人而言沒有被發覺。在竊取財物的過程中,只要財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經手人沒有發覺,即使被其他人如路人發現的,也應屬于秘密竊取。如盜竊公共場所的電動車上,行為人實施盜竊行為,財物的所有人并不知其財物被盜竊,但對于大街上過往的行人并無秘密可言,在這種情況下,仍應當以盜竊論處。
(3)秘密竊取,是指行為人自認為沒有被財物所有人、保管人經手人發覺,但如果在事實上卻被財物所有人、保管人察覺而出于某種原因未作出反應,行為人之行為也應構成盜竊罪。如甲進入乙家盜竊,乙雖然暗中察覺了甲之行為,但惟恐受甲之傷害而懼于對其采取阻止措施,從而使得甲之行為得逞。雖然從客觀上看行為人之行為已被知曉,但行為人主觀自認為未被他人發覺,因而其手段仍具有“秘密性”。如果行為人在盜竊財物時自認為財物控制人已經發現了其不法行為,而事實上控制者并沒有發現其不法行為,此類行為盡管控制者沒有發現,但是已不再是秘密竊取行為,不應定性為盜竊罪。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認定秘密竊取的關鍵是綜合考慮作案時的各種情況,正確認定行為人的主觀故意,而不能以失主實際是否發覺作為判斷是否秘密竊取的標準。
如果你有其他疑問,可以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遇到工傷事故現場如何處理
2021-03-14和現役軍人離婚法律上對軍人有傾斜嗎
2021-03-10合同法關于違約金標準
2020-11-15訂婚后女方不想結婚男方能否搶婚
2021-03-23外公屬于非直系親屬嗎
2020-12-28保管物因自身瑕疵毀損損失誰來承擔
2021-03-24產品責任案件中生產者與銷售者之間如何承擔責任
2020-12-31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二)
2020-11-13保險公司拒為火災買單 法院判決企業獲賠
2020-12-20保險一半責任怎么賠付
2020-12-29損失補償原則有哪些
2021-01-30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暫行規定有什么
2021-03-21投保人的義務
2021-02-27土地承包中的發包方與承包方指的是什么
2020-11-16土地承包合同的訂立程序主要內容是什么
2021-02-09土地流轉合同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23拆遷補償的宅基地能轉賣嗎
2021-03-11除了搶種搶建,還有什么方法能提高征地拆遷補償
2021-02-16拆遷補償方案是由哪個部門制定
2021-01-30正常房屋被納入危房改造,補償很低,該如何維權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