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防衛是我國刑法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是正當行為的一種,是法律賦予公民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的一種重要權利和手段,是法律賦予公民在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受到不法侵害時可采取的正當行為。其目的是鼓勵公民與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作斗爭,從而保障社會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
一、正當防衛的歷史淵源及發展概況
正當防衛對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都起著積極重要的作用。其歷史淵源一直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人類經過幾千年的進化,使動物自身本能的防衛在人類得以繼承下來,原始社會人們對來自人的攻擊的防衛反應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充滿了自然復仇的意味。隨著社會的進步,奴隸社會階級的出現,更需要良好而穩定的統治秩序,因此,復仇形態的正當防衛通過法定形式得以肯定。但奴隸社會的法律規定一般限于對私人利益侵害的正當防衛。到了封建社會,正當防衛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我國《漢律》規定:“無故入人室宅廬者,上人車船國,牽引人欲犯法者,其圣*格殺之,無罪。”。之后的唐-律、明*律等也在此基礎上發展。近代以來資本主義法律中,突出了對于“他人”利益的正當防衛的規定,明確肯定除了針對自身及與自身密切關系的人之外的“他人”利益不法侵害的防衛行為的合法性。正當防衛作為法律制度在刑法中地位的確立,是1791年的法國刑法典。
我國刑法中的正當防衛,是社會主義時期法制建設的產物,充分體現國家的本質,將國家、社會的利益擺在正當防衛保護對象的前列,有著深刻的社會政治根源。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草案第三十三次稿規定:“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采取正當防衛行為,不負刑事責任。正當防衛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危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1979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基本保持了54年刑法的原貌,但是防衛過當“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則修改為“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1997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條則規定為“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可見,正當防衛限制逐漸放寬。
二、正當防衛的概念和構成條件
(一)正當防衛的概念
1979年刑法對于正當防衛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由于它是建立在傳統的正當防衛觀念基礎之上,把正當防衛與刑事犯罪緊密聯系,對正當防衛的界限缺乏明確界定,司法實踐中對防衛人過于苛求,不能實事求是地處理防衛案件。因此,新刑法對正當防衛立法作了重大修改,為公民積極行使正當防衛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1997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條分三款進行了規定: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兇、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于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以上規定可以看出,97年刑法使正當防衛的概念更為明確,增加了保護利益的內容,擴大了保護對象范圍,放寬了防衛限度的條件,規定了絕對正當防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簽訂股東協議是否承擔責任
2021-01-28如何打醫療事故官司
2021-01-17商標權域名權和著作權的保護期限是怎樣的
2021-01-09怎么區分夫妻共同債務與夫妻個人債務
2021-03-20申請法官回避的時限
2020-12-16公款不能轉給私人賬戶嗎
2021-03-05工程質量不達標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26買二手房之前需要做哪些功課呢
2021-03-17用人單位如何應對職場性騷擾
2021-01-13離職證明中注明無勞動糾紛是不是就不能要求補償金
2021-01-07中外投資類保險產品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08飛機延誤險怎么賠償
2021-01-16保險公司不提供投保人簽名的保單承擔敗訴責任
2020-12-09本案保險人應承擔保險理賠責任
2020-11-14少兒分紅保險如何選擇最合適
2021-01-31車禍致殘該怎么理賠
2021-02-14保險合同不立即生效的原因是什么
2021-03-03保險費的征集方式有哪些
2020-12-30保險受益權基本問題探討
2020-12-12有限合伙人可以土地作價入股嗎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