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情被告人劉某,男,27歲,某國有銀行某縣支行儲蓄所主任。劉某平時嗜賭。1997年間,劉某在賭場上屢屢失利,生活極為窘迫。劉心有未甘。1998年春節,劉暗暗發誓,一定要想法子弄點錢來,賭把“大”的,盡快擺脫困境。同年3月4日,劉某利用其身任主任、擔任取庫款之便,采取取存單據不入帳的手段,中途截留現金10萬元,準備在賭場上“大獲全勝”后,于月底再神不知、鬼不覺地將其歸還。未曾料在此期間,劉某的賭友皆因各種原因不能陪其“盡興”,到月底時,這10萬元一直都沒有派上用場。因害怕被人發覺,劉某不得不在4月4日歸還了這筆公款。二、問題挪用公款罪既、未遂的區分標準是什么?三、研討(一)挪用公款罪既、未遂判定標準的理論分析挪用公款罪既、未遂的判定標準,在理論和實務界素有爭議。一種觀點認為,“挪用”,用文義上分析,應包括挪動和使用。因此,只有挪動并實際使用了公款的,才構成挪用公款罪既遂,換言之,如果是挪而未用,即在挪動公款后尚未實際使用的,應認為是挪用公款罪未遂。[1]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挪用公款罪的既遂,并不以公款是否已被實際使用,而是以公款的占有權是否已被非法轉移為標志,即使是挪動公款后尚未及使用的,仍然應當認為已構成既遂的挪用公款罪,而不能認為是挪用公款罪未遂。我們同意后一種觀點。理由是:(1)對“挪用”一詞,更為妥當的理解應是為用而挪,其中“挪”是挪動,即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擅自將公款的占有權非法轉移到自己的名下:“用是使用,即讓自己或他人非法使用挪占的公款。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前者屬于犯罪構成要件的客觀范疇,后者屬于主觀范疇,屬于目的要件。因為,一旦公款被非法挪動,即公款的占有權被行為人非法轉移到自己或他人手中,此時,公款的占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就已經遭到實際侵害,危害結果即已發生,至于公款是否已被實際使用,對此毫無影響。若以公款是否被實際使用作為挪用公款罪犯罪既遂的標志,不利于保護公款的合法占有權、使用權和收益權,有輕縱犯罪之嫌。(2)若以公款被實際使用作用挪用公款罪既遂的標準,認為使用行為是本罪客觀方面的一個要件行為,將意味著一旦使用人使用或準備使用公款,不論其事先有未與挪用人共謀,指使或者參與策劃取得挪用款,只要他明知該款是由挪用人挪占的,都將要與挪用人構成共同犯罪。而這顯然與《解釋》第8條的規定不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二十年的訴訟時效有變動可能嗎
2020-12-02侵犯著作權罪處罰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222020年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標準及賠償是多少
2020-12-02指定管轄的黨紀處分怎么辦
2021-01-27什么時候產生滯納金,滯納金怎么計算
2021-03-22撫養權拒絕執行怎么處理
2020-11-26寄存物發生毀損怎么辦
2021-03-23如何解決集體土地租賃合同糾紛
2021-02-08房產他項之后還能債權轉讓嗎
2021-03-19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
2020-12-19哪些人加班沒有加班工資
2021-02-22實習期應該有工資嗎
2020-12-27團體意外險和雇主責任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08飛機晚點有賠償嗎
2020-11-30人身保險合同領取的保險金是否應當從賠償金中扣除
2020-11-10汽車改裝線路自燃保險公司進行賠償嗎
2020-12-05保險人傷事故處理流程
2020-11-18保險人收到被保險人的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請求后應怎么辦
2021-02-15網絡保險的發展對策有哪些
2020-11-14交通事故發生后如何向保險公司的索賠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