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公布《關于修改〈關于證券公司風險資本準備計算標準的規定〉的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二○一二年四月十一日
附件:關于修改《關于證券公司風險資本準備計算標準的規定》的決定.doc
關于修改《關于證券公司風險資本準備計算標準的規定》的決定
現決定對《關于證券公司風險資本準備計算標準的規定》(證監會公告〔2008〕28號)作如下修改:
一、第一條第(一)項修改為:“證券公司經營證券經紀業務的,應當按托管的客戶交易結算資金總額的2%計算經紀業務風險資本準備。”
二、第一條第(二)項修改為:“證券公司經營證券自營業務的,對未進行風險對沖的證券衍生品、權益類證券和固定收益類證券分別按投資規模的30%、15%、8%計算風險資本準備;對已進行風險對沖的證券衍生品、權益類證券和固定收益類證券按投資規模的5%計算風險資本準備。
“證券公司違反規定超比例自營的,在整改完成前應當將超比例部分按投資成本的100%計算風險資本準備。”
三、第一條第(四)項修改為:“證券公司經營證券資產管理業務的,應當分別按專項、集合、限額特定、定向資產管理業務規模的4%、3%、2%、2%計算資產管理業務風險資本準備。
“證券公司應當按集合計劃面值與管理資產凈值孰高原則計算集合、限額特定資產管理業務規模,按管理本金計算專項、定向資產管理業務規模。”
四、第一條第(六)項修改為:“證券公司設立分公司、證券營業部等分支機構的,應當對分公司、證券營業部,分別按每家2000萬元、300萬元計算風險資本準備。”
五、第二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連續三年為A類的公司應按照上述第一條(一)至(五)項規定的基準計算標準的0.4倍計算有關風險資本準備。”
六、《證券公司風險資本準備計算表》根據以上修改作相應調整。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關于證券公司風險資本準備計算標準的規定》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
關于證券公司風險資本準備計算標準的規定
(2012年修訂)
一、基準計算標準
(一)證券公司經營證券經紀業務的,應當按托管的客戶交易結算資金總額的2%計算經紀業務風險資本準備。
(二)證券公司經營證券自營業務的,對未進行風險對沖的證券衍生品、權益類證券和固定收益類證券分別按投資規模的30%、15%、8%計算風險資本準備;對已進行風險對沖的證券衍生品、權益類證券和固定收益類證券按投資規模的5%計算風險資本準備。
證券公司違反規定超比例自營的,在整改完成前應當將超比例部分按投資成本的100%計算風險資本準備。
(三)證券公司經營證券承銷業務的,應當分別按包銷再融資項目股票、IPO項目股票、公司債券、政府債券金額的30%、15%、8%、4%計算承銷業務風險資本準備。
計算承銷金額時,承銷團成員通過公司分銷的金額和戰略投資者通過公司簽訂書面協議認購的金額不包括在內。計算股票承銷業務風險資本準備時,證券公司應當自發行項目確定詢價區間后,按詢價上限計算。
同時承銷多家發行人公開發行的證券,發行期有交叉、且發行尚未結束的,應當分別計算各項承銷業務風險資本準備。
在報送月報時,證券公司應當按照當月某一時點計算的風險資本準備最大額填報月末承銷業務風險資本準備。證券公司由于時點差異導致凈資本與各項風險資本準備之和的比例低于規定標準的,應當提供風險控制指標當月持續達標的專項說明。
(四)證券公司經營證券資產管理業務的,應當分別按專項、集合、限額特定、定向資產管理業務規模的4%、3%、2%、2%計算資產管理業務風險資本準備。
證券公司應當按集合計劃面值與管理資產凈值孰高原則計算集合、限額特定資產管理業務規模,按管理本金計算專項、定向資產管理業務規模。
(五)證券公司經營融資融券業務的,應當分別按對客戶融資業務規模、融券業務規模的10%計算融資融券業務風險資本準備。
(六)證券公司設立分公司、證券營業部等分支機構的,應當對分公司、證券營業部,分別按每家2000萬元、300萬元計算風險資本準備。
(七)證券公司應按上一年營業費用總額的10%計算營運風險資本準備。
二、為與證券公司的風險管理能力相匹配,現階段我會對不同類別證券公司實施不同的風險資本準備計算比例。
A、B、C、D類公司應分別按照上述第一條(一)至(五)項規定的基準計算標準的0.6倍、0.8倍、1倍、2倍計算有關風險資本準備。
連續三年為A類的公司應按照上述第一條(一)至(五)項規定的基準計算標準的0.4倍計算有關風險資本準備。
各類證券公司應當統一按照上述第一條(六)、(七)項所規定的基準計算標準計算有關風險資本準備。
三、證券公司開展創新業務的,在創新業務試點階段,應當按照我會規定的較高比例計算風險資本準備;在創新業務推廣階段,風險資本準備計算比例可適當降低。
附件:證券公司風險資本準備計算表
附件:
證券公司風險資本準備計算表
編制單位: 年 月 日 單位:元
公司分類級別:
項目 行次 期初
余額 期末余額 分類計算標準 風險資本準備
連續3年為A A B C D 期初余額 期末余額
1. 經紀業務風險資本準備 1
其中:托管的客戶交易計算資金總額 2 0.8% 1.2% 1.6% 2% 4%
2. 自營業務風險資本準備 注1 3
其中:(1)證券衍生品
投資規模 4
權證 5 12% 18% 24% 30% 60%
買入股指期貨 注2 6 12% 18% 24% 30% 60%
賣出股指期貨 注2 7 12% 18% 24% 30% 60%
利率互換 注2 8 12% 18% 24% 30% 60%
(2)權益類證券投資規模 9
股票 10 6% 9% 12% 15% 30%
股票基金 11 6% 9% 12% 15% 30%
混合基金 12 6% 9% 12% 15% 30%
集合理財產品 13 6% 9% 12% 15% 30%
信托產品 14 6% 9% 12% 15% 30%
其他 15 6% 9% 12% 15% 30%
(3)固定收益類
證券投資規模 16
政府債券 17 3.2% 4.8% 6.4% 8% 16%
公司債券 18 3.2% 4.8% 6.4% 8% 16%
債券基金 19 3.2% 4.8% 6.4% 8% 16%
其他 20 3.2% 4.8% 6.4% 8% 16%
(4)已對沖風險的權益類證券及其衍生品投資規模 注3 21
權益類證券 22 2% 3% 4% 5% 10%
賣出股指期貨 注2 23 2% 3% 4% 5% 10%
(5)已對沖風險的固定收益類證券及其衍生品投資規模 注3 24
固定收益類證券 25 2% 3% 4% 5% 10%
利率互換 注2 26 2% 3% 4% 5% 10%
3. 承銷業務風險資本準備 27
其中:再融資項目股票承銷業務規模 28 12% 18% 24% 30% 60%
IPO項目股票承銷業務規模 29 6% 9% 12% 15% 30%
公司債券承銷業務規模注4 30 3.2% 4.8% 6.4% 8% 16%
政府債券承銷業務規模注5 31 1.6% 2.4% 3.2% 4% 8%
4. 資產管理業務
風險資本準備 32
其中:集合理財業務規模 33 1.2% 1.8% 2.4% 3% 6%
限額特定理財業務規模 34 0.8% 1.2% 1.6% 2% 4%
定向理財業務規模 35 0.8% 1.2% 1.6% 2% 4%
專項理財業務規模 36 1.6% 2.4% 3.2% 4% 8%
5. 融資融券業務
風險資本準備 37
其中:融資業務規模 38 4% 6% 8% 10% 20%
融券業務規模 注6 39 4% 6% 8% 10% 20%
6. 分支機構風險資本準備 40
其中:分公司家數 注7 41 0.2 0.2 0.2 0.2 0.2
營業部家數 注7 42 0.03 0.03 0.03 0.03 0.03
7. 營運風險資本準備 43
其中:上一年度營業費用
注8 44 10% 10% 10% 10% 10%
8. 其他風險資本準備 45
46
各項風險資本準備之和 47
附:其他需要特別說明的事項
注:1. 證券衍生品包括:權證、股指期貨、利率互換;權益類證券具體包括: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集合理財產品、信托產品及證券公司委托基金公司、其他證券公司進行的證券投資;固定收益類證券具體包括:債券、債券基金、央行票據、貨幣市場基金、資產證券化產品。
2. 股指期貨、利率互換投資規模分別按照股指期貨合約價值總額的100%、利率互換合約名義本金總額的5%計算。
3. 股指期貨、利率互換套期保值滿足《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保值》有關套期保值高度有效要求的,可認為已對沖風險。
4. 公司債券是指以公司為發行人的公司債、企業債、可轉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等。
5. 政府債券是指以政府為發行人的債券。
6. 融券業務規模按照融出時證券的市值計算。
7. 每家分公司、營業部按0.2億元、0.03億元計算風險資本準備,風險資本準備期初期末余額應以元為單位填列。
8. 營業費用指業務及管理費、資產減值損失、其他業務成本之和。
法定代表人: 辦公電話:
總經理: 辦公電話:
財務負責人: 辦公電話: 移動電話:
制表人: 辦公電話: 移動電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2019修正)
2019-04-2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澳大利亞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8-04-24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若干規定的決議(1982)
1982-12-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1-02-28全國人大會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立陶宛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2-1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2005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2006-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臨時立法會的產生辦法
1996-10-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領事條約》的決定
2000-04-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實施刑事訴訟法規劃問題的決議
1980-04-16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暫行條例[失效]
1980-08-26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已被修正)
1992-04-03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
1992-02-25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1994-07-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守則
1993-07-02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
2005-02-28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城市供水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國務院關于修改《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的決定
2018-01-16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2016年)
2016-02-06浙江省行政規范性文件異議審查處理辦法
2014-12-10山東省救災物資儲備庫管理辦法
2014-12-2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4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13-12-11國務院關于取消76項評比達標表彰評估項目的決定
1970-01-01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規程(試行)
2013-08-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常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3-08-15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
2013-08-08中華人民共和國第634號國務院令
2013-01-30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
2012-11-09國務院關于印發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