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物銷售合同
營業地在不同國家(地區)的當事人之間訂立的貨物買賣合同統稱為國際貨物銷售合同,或國際貨物買賣合同(Contracts?for?international?sale?of?goods)。國際貨物買賣正是以這種合同為中心進行的。而依法成立的合同,對雙方當事人都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都應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倘若發生不屬于不可抗力或其他免責范圍內的不符合同規定的行為或不行為,就構成違約,違約方就應賠償對方因此而造成的失。如違約方不賠償或不按對方的實際損失進行賠償,對方就有權視不同情況采取合理措施以取得法律保護。所以,對外達成和履行銷售合同不僅是一種商業行為,而且是一種與國外客戶雙方的法律行為,據此,對于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必須從法律角度予以嚴肅對待。?基本合同
我國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國際貨物銷售合同是一種最重要的、基本的涉外經濟合同,國際貨物銷售合同是以逐筆成交、貨幣結算、單邊進口或出口的方式與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商人達成的貨物買賣合同。此外,國際貨物買賣的當事人在進行一筆交易時,通常還需要與運輸機構、保險公司、銀行等簽訂合同,而在一般情況下,這些合同又是履行銷售合同所必需的,是為履行銷售合同服務的。而這些合同只是某一筆交易的組成部分,是輔助性的合同,基本的仍然是銷售合同。?法律規范及法律適用
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和其他的經濟合同一樣,體現了當事人之間的經濟關系。凡符合法律規范的合同,可得到法律的承認、保護和監督,合同當事人的權利受到法律的保護,義務受到法律的監督和約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根據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及改革和開放的要求,在不斷處理合同爭議的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較明確和完整的有關銷售合同的法律概念、原則和程序。1981年12月13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首次明確地規定了涉外經濟合同應參照該法原則和國家慣例辦理。1985年3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又正式通過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經濟合同法》,從而使有關涉外銷售合同的法律概念、原則和程序更加明確和具體。
達成和履行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必須符合法律規范,才能受法律保護并受法律約束。但國際貨物銷售合同的當事人分別居于不同國家,而不同國家的有關法律規定又往往不相一致,一旦發生糾紛或爭議,究竟按照哪方國家的法律作為判斷是非或處理的依據就成為問題。這就是通常所稱的"法律沖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各國法律大多對適用何國法律均作具體規定,可是各國的規定又不盡相同,有適用締約地法律的;也有適用履約地法律的;較多國家法律規定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或允許當事人選擇合同適用的法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經濟合同法》第五條規定,國際貨物銷售合同當事?quot;可以選擇處理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如果"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何謂"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則須視交易的具體情況由法院或仲裁機構確定。例如,一家設在上海的中國外貿公司與一家設在東京的日本企業在廣交會上簽訂了一項買賣合同,貿易條件是上海港船上交貨,合同雖未規定處理爭議所適用的法律,但由于該合同的締約地(廣州)和履行交貨的地點(上海)均在中國,按一般的國際私法規則,可以認為與該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是中國,應當適用中國的法律,也就是說,在一定情況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應當符合合同選擇的或根據國際私法規則適用的其一國家的國內法。由此可見,在處理國際貨物銷售合同的爭議時,一個國家的法院或仲裁機構除適用本國的國內法(實體法)外,有時也可適用外國的國內法。
其次,作為國家貿易法律的主要淵源之一的國際慣例,也是國際貨物銷售合同應當遵循的規范。所謂國際慣例,就是指在國際交往中逐漸形成并已被廣泛使用的一些有較為明確和固定內容的貿易習慣和一般做法,從中包括成文的或不成文的原則、準則和規則。國際慣例只有在當事人承認或在實踐中采用時才對當事人有法律約束力,否則不發生法律效力。國際慣例的具體內容可由當事人在采用時加以補充或更改,國際貿易方面的慣例的具體內容在各國各地區往往有不同的解釋,例如關于貿易術語的慣例,目前主要的就有三種,但有的卻有明顯的地區性。?其中《華沙-牛津規則》關于CIF術語的規則,歐洲大陸國家使用較多;《美國對外貿易定義修正本》主要為美國和部分美洲國家采用。只有國際商會制定的《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呈世界上多數國家通用的,并已成為能起世界性作用的慣例。與它制訂的另一慣例一一《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均已被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銀行和進出口商普遍采用,除地區性和世界性的慣例外,還有雙方當事人形成的習慣做法。在現行的國際慣例中,有些已被某些國家納入國內法,有些已為國際條約所采用,成為國際條約的內容,這就是慣例"條約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經濟合同法》第五條規定,在處理國際貨物銷售合同的問題時我國法律未作規定的,可以適用國際慣例。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國際貨物銷售合同的訂立和履行還應符合當事人所在國締結或參加的有關雙邊或多邊的國際條約。這些條約包括公約、憲章、協定、議定書等。目前與我國對外貿易有關的國家條約主要是我國與某些國家締結的雙邊貿易協定或貿易支付協定,一年一度的貿易議定書以及與某些國家簽訂的"交貨共同條件"等。我國已經參加和批準的于1980年通過并從1988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的《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以下簡稱《公約》),這是我國進行對外貨物買賣業務關系最大的一項國際條約?!豆s》是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在1964年海牙外交會議上通過的《關于國際貨物買賣統一法公約》和《關于國際貨物買賣合同成立統一法公約》的基礎上制訂的。到1992年5月止,已有阿根廷,澳大利亞、奧地利、保加利亞、白俄羅斯、加拿大,智利,中國、捷克和斯洛伐克、丹麥、厄瓜多爾、埃及、芬蘭、法國、德國、幾內亞、匈牙利、伊拉克、意大利、萊索托、墨西哥、荷蘭、挪威、羅馬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敘利亞、烏干達、美利堅合眾國、烏克蘭、俄羅斯聯邦、南斯拉夫和贊比亞共34個國家交存了對《公約》的批準書或核準書,根據目前各國的動態,參加國還將繼續增加?!豆s》的主要內容有:公約的適用,國際貨物銷售合同訂立的原則,合同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違約責任,損害賠償,風險轉移,免責事項等。我國政府在交存核準書時,對《公約》的規定提出了兩項保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授權代理銷售協議書
2020-06-22市場場地租賃合同
2020-06-22二手房屋買賣合同
2020-06-22采購項目名稱
2020-06-23墻地磚鋪貼施工合同
2020-06-23工程項目部水電安裝承包協議
2020-06-23域名注冊合同
2020-06-23小型鋼結構制作及安裝合同(三期)
2020-06-24肉類買賣合同
2020-06-24水晶禮品訂做合同
2020-06-24測繪合同
2020-06-24委托合同(供委托動產拍賣用)
2020-06-24合伙經營協議書
2020-06-28養殖合作合同
2020-06-29股權轉讓協議
2020-06-29影樓工作室拍攝合作協議
2020-06-29稅務代理委托協議
2020-06-29公司管理顧問聘用合同
2020-06-29補償貿易購銷合同
2020-06-29工業品買賣合同
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