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托法》實施至今已逾5年,重新審視委托人的撤銷權,就會發現中國《信托法》中由于第2條信托的定義和與其呼應的第22條,忽視了信托的本質,所產生的效果必將嚴重地制約中國信托業的進一步發展, 并給以后的司法造成潛在的尷尬。事實上中國在制訂《信托法》過程中也曾幾度易稿,在信托原義和國情之間左右搖擺。5年來,中國經濟取得了長足進步,市場機制進一步完善,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時代在進步,也要求法律革新。本文圍繞《信托法》第22條中受托人違反信托目的處理信托財產行為的委托人之撤銷權和第2條信托的定義,提出些許管見,旨在對中國《信托法》的完善貢獻綿薄之力,思慮不周之處, 敬請各位方家批評指正。
一、撤銷權的性質
大陸法系國家加強對委托人權益保護的共同理由如下,信托關系畢竟是由委托人設立, 受托人也是基于委托人的信任,由委托人來選定的。委托人出于一定目的設立信托,而這一目的又是通過受托人對信托的忠實執行來實現的。大陸法系國家的信托法正是以此為思想出發的原點,確認委托人為信托的當事人之一,直接授予委托人一系列與其信托當事人身份相適應的權利。這些權利涉及到信托的執行與受托人的變更等。從實際情況看,在督促受托人切實履行各項信托義務,確保信托目的的實現方面, 確實起到了相當大的積極作用。
不過,這種意義上的強化委托人的權利并沒有超越信托的本質屬性,各國學者和實務界對此并無異義。然而,我國《信托法》卻不同于其他大陸法系的國家和地區,突出和擴大了委托人的權利,將撤銷權同時賦予委托人。而這種賦予委托人的撤銷權,究竟是基于何種權利,委實需要探究。何人可以行使撤銷權,這是一個牽涉到是否尊重信托本質的原則性的問題,是信托法中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基礎理論的大問題,不能簡簡單單將其概括為強化了誰的權利。
筆者認為,賦予何人撤銷權,實質上是與信托財產的法律性質息息相關,信托財產的最終歸屬權即是賦予撤銷權的關鍵。而最終歸屬權恰好正包含于受益權之中。
信托系委托人為受益人獲得信托財產的利益而設立的一種財產管理制度。為此,委托人將財產權轉移至受托人名下。[1]而受托人則必須遵循委托人的意愿,管理和處分信托財產。一切有違信托宗旨的行為, 都可視為違反信托。換句話來說,受托人雖然從形式上獲得了財產權的完整轉移,但其行使權利的范圍卻須受信托行為的約束。[2]也就是說,其受約束以外的權利,應潛在性地存留于受益人(除信托財產的最終歸屬權外,一部分留于委托人)。我國《信托法》第47條規定:“受益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的,其信托受益權可以用于清償債務。”另外在第54條、55條、56條、57條的規定中都能體現出信托財產的最終權利歸屬人為受益人。[3]既然各國都規定信托財產的最終權利歸屬人為受益人,那么即可證明受益人對信托財產擁有潛在性的所有權。而這種所有權的行使只是限定于信托終止或受托人違反信托的情形, 在信托存續期間和受托人忠實、積極履行自己的義務時不得行使。依據各國信托法的相關規定, 當信托終止或受托人違反信托時,視受益人為信托財產的最終權利歸屬人。
日本信托法、我國臺灣地區信托法、韓國信托法等都自始自終承認受益人擁有這種權利,只是圍繞撤銷權是屬物權還是屬于債權而持續論爭至今,并非異議于該權利應歸屬于委托人還是受托人、受益人。
既然受益人享有信托財產的最終歸屬權,也就是說,該撤銷權是建筑于這種受益權之上的從屬性權利, 是在受托人違反信托本旨處分信托財產時得以行使的實體法上的權利。受益人的撤銷權,依其法律地位而言, 應具有撤銷的意思表示。換言之,受益人的撤銷權是單方面的意思表示,是可追溯性地使受托人違反信托本旨的處分歸于消滅的一種形成權。
如前所述,在受托人違反信托本旨處分信托財產時,委托人及其繼承人(委托人死亡時)、受益人以及其他受托人(共同受托人時),可向該受托人請求賠償損失或恢復信托財產原狀(中國《信托法》第22條,日本《信托法》第27條)。[4]作為受益人救濟手段的撤銷權,雖然會出現賠償損失與恢復信托財產原狀請求權的競合關系,但就賠償損失或恢復信托財產原狀的請求權是針對受托人行使的請求權而言,受益人的撤銷權是對受托人的相對關系人或其轉得人的撤銷權。因此,受益人的撤銷權,從其性質來說,是繼對受托人違反信托本旨處分信托財產時的賠償損失和恢復信托財產原狀的請求權之后,二次性行使的最終權利。[5]受益人在行使撤銷權的當初,除去受托人已明顯無財產能力之情形外,應理解為:對受托人違反信托本旨處分信托財產的行為,首先是請求賠償損失或恢復信托財產原狀,對受益人而言,受托人只要實施了損失賠償或恢復了信托財產的原狀, 就沒有再去行使撤銷權的必要。
關于受益人撤銷權的法律性質,受益人的撤銷權并非是獨立于受益權以外而存在的特殊性權利,它包含在受益權之中。[6]就是說,受益權是以對受托人的給付請求權為中心的、作為一種附隨性權利而寓于受益權之中的權利。換言之,受益權作為債權并不僅限于向受托人請求信托利益的給付,而是在該給付請求權遭受侵害時,對其侵害人行使的含有排除該侵害的權利。特別是已具備信托公示方法的信托, 受益權作為已具備對抗要件的受益權,從形式上雖是債權,但因為受益人的受益權中內含有對信托財產的潛在性的所有權,而這種權利具有排他性。也就是說只有受益人在上述情形發生時,才享有物權性的撤銷權。
綜上所述,各國均將撤銷權限定于受益人,并不承認委托人擁有撤銷權。而我國《信托法》卻賦予委托人以撤銷權,究其原因,可以認為是因中國《信托法》讓委托人保留了對信托財產的所有權所致。但這種規定不符合現代信托精神,它表面上維護了委托人的權利, 實質上損害了受托人和受益人的利益,抹煞了信托作為一種財產管理制度的特性, 更使信托與委托代理發生混淆。
二、委托人擁有撤銷權的后果
(一)一物三權的出現
撤銷權屬物權性質的權利。委托人對受托人違反信托的處理行為擁有撤銷權,即可解釋為對信托財產仍擁有實質性的所有權。而受托人在《信托法》第2條規定下,以自己的名義處理信托事務,并承擔處理信托事務中的法律責任,也顯示出了對信托財產擁有的所有權利。《信托法》第49條同時也規定了受益人享有這種撤銷權。由此一來,在同一物體上同時出現了三個物權性的權利。顯然這與大陸法系的一物一權的理念相去甚遠,凸現了信托移植上的觀念扭曲,給信托理論造成不必要的混亂。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轉讓的手續
2020-06-19有限公司 之股東協議
2020-06-19貨物運單(水路)
2020-06-22資金短期拆借協議
2020-06-22贊助合同
2020-06-23冷凍肉類供貨合同
2020-06-24市電引入工程施工承包合同
2020-06-24施工現場安全用電協議書 (1)
2020-06-24汽車配件購銷合同
2020-06-24地質機械儀器產品買賣合同(示范文本)
2020-06-24入股協議書范本
2020-06-24房屋按揭、購房貸款保險合同
2020-06-24退伙協議通用版
2020-06-24技術服務合同
2020-06-24個人合伙合同
2020-06-28合伙開公司協議
2020-06-28建材訂貨合同
2020-06-28建設工程承包合(二)
2020-06-28房地產項目顧問咨詢 服務合同
2020-06-29財稅代理合同
2020-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