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 事 判 決 書
(2005)州民一終字第81號
抗訴機關: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檢察院。
上訴人(原審被告)王維俊,男,1932年2月17日出生,漢族,鳳凰縣人,縣財政局退休干部,住該局宿舍。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王慧,男,1973年10月20日出生,漢族,鳳凰縣人,本縣貓兒口電站職工,住本縣地稅局宿舍。
上訴人王維俊與王慧財產(chǎn)分割糾紛一案,鳳凰縣人民法院2001年10月29日作出(2001)鳳民初字第362號民事判決,王維俊不服提起上訴,本院 2002年4月5日作出(2002)州民終字第36號民事裁定,發(fā)回原審法院重審。鳳凰縣法院2002年10月15日作出(2001)鳳民初字第362― 2號民事判決,已發(fā)生法律效力。2003年5月23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檢察院以州檢民抗字(2003)第13號民事抗訴書提出抗訴。本院2003 年6月17日作出(2003)州法民抗字第11號民事裁定,指令鳳凰縣人民法院再審。鳳凰縣人民法院于2004年12月10日作出(2003)鳳民再字第 8號民事判決,王維俊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原判認定,王裕生生育二子一女,長子王維俊,次子王維杰,女兒王蓮英(解放前已出嫁),王裕生1983年去世。其子王維杰1976年去世,遺有三女一子,長女王小艷、次女王小玉、三女王小翠,子王慧。王裕生生前在沱江鎮(zhèn)北門外自有一棟三間木房,1950年王裕生又典當座落在沱江鎮(zhèn)十家弄二號房屋(房主系田時鈞),同年其長子王維俊就在該房屋結(jié)婚居住,1971年王裕生將北門外房屋出賣后,王裕隨其次子王維杰先后在沱江鎮(zhèn)十家弄二號房屋、縣瓷廠、印刷廠居住過,1984年12月十家弄二號房屋原房主田時鈞向鳳凰縣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將當時王裕生未典當?shù)墓灿锰梦菀婚g收回,鳳凰縣人民法院以(1984)法民終字第56號民事判決對田時鈞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1987 年6月22日,在鳳凰縣私有房產(chǎn)權(quán)登記發(fā)證申請表產(chǎn)權(quán)共有人情況欄內(nèi),被告王維俊親筆填寫原告王慧為共有人,共有部分是后兩間,在1988年5月13日鳳私房字第1179號鳳凰縣私有房屋所有權(quán)證內(nèi)填寫房主是王維俊,共有人是王慧,在該證共有權(quán)人欄內(nèi)占有份額未填寫具體內(nèi)容。1994年8月16日,被告王維俊向鳳凰縣公證處申請,將該房屋贈與給其子王孔應和侄子王慧共有。鳳凰縣公證處于1994年9月6日以(94)鳳證字第196號進行了贈與公證, 1995年2月22日,被告王維俊又憑1994年8月16日的申請和1994年9月6日的贈與公證文書到鳳凰縣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辦理了變更房屋產(chǎn)權(quán)證,所有權(quán)人為王孔應(被告長子),共有人為王慧。1998年5月,原;被告為該房屋界線問題發(fā)生糾紛,王維俊向縣公證處書寫了關于請求準予撤銷1994年9月6 日鳳證字196號《贈與公證書》的報告,同年6月,縣公證處作出(98)鳳撤字第2號撤證書,對?(94)鳳證字第196號公證書予以撤銷。2000年 10月,王維俊未經(jīng)原告王慧同意將該房屋部分拆除準備重建,雙方再次發(fā)生糾紛,王慧向法院起訴要求分割共有房產(chǎn)。本院委托鳳凰縣價格事務所對該房屋進行估價,總價值為43200元。2002年10月15日作出鳳凰縣人民法院(2001)鳳民初字第362―2號民事判決書生效后,王維俊憑生效的判決書到縣房地產(chǎn)管理局辦理了鳳房權(quán)證沱私字第00003596號房屋產(chǎn)權(quán)證,在共有欄內(nèi)沒有填寫王慧。原判認為,本案原告起訴的是財產(chǎn)分割糾紛,不是繼承糾紛,不應把王蓮英、王小艷、王小玉、王小翠追加為第三人參加訴訟。本案焦點是王慧對十家弄二號房屋有沒有共有權(quán)。1987年6月28日被告王維俊在鳳凰縣私房產(chǎn)權(quán)登記發(fā)放證申請表產(chǎn)權(quán)共有欄內(nèi)把王慧作為共有人填寫。共有部分是后兩間。1988年5月13日,鳳凰縣私有房屋所有權(quán)證鳳私房字第1179號證房屋共有欄內(nèi)王慧是共有人。故王慧對該訴爭房屋是享有共有權(quán)利;1998年王維俊申請撤銷了原贈與公證,不影響王慧的共有人身份。因王慧對該房屋的共有權(quán)系1988 年就已取得,并非1994年因贈與而取得,考慮該房屋不適宜分割,應作為共同共有。對原審原告的訴訟請求應予支持。湘西州人民檢察院州檢民抗字 (2003)第13號民事抗訴書抗訴理由成立,應予支持。遂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四條、第一百八十五條、第一百八十六條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十一條、第七十二條、第七十八條的規(guī)定,判決:一、撤銷本院2002年10月15日作出的(2001)鳳民初字第362―2號民事判決。二、原審原告王慧與原審被告王維俊共同享有座落在沱江鎮(zhèn)十家弄二號房屋的所有權(quán)。王維俊上訴稱,該訴爭房屋從1950年至今一直是我居住,縣房地產(chǎn)普查時也沒有共有人王慧,1984年12月23日,田時鈞起訴案,縣法院亦以(1984)法民終字第56號判決歸王維俊所有。雖然1988年1179號房產(chǎn)證根據(jù)本人所填寫的發(fā)證申請表填寫共有人“王慧”,但屬我贈與王慧,1994年到公證處補辦贈與手續(xù)。1998年我將公證贈與撤銷,2000年10月撤除了已倒塌的后兩間危房, 由于贈與及共有的后兩間危房已不復存在。故請求二審法院撤銷(2003)鳳民再字第8號民事判決,駁回王慧的訴訟請求。
被上訴人王慧辯稱:1984年12月23日鳳凰縣法院(1984)法民終字第56號民事判決只是不予支持原房土田時鈞的訴訟請求,并未將該房屋判給上訴人;被上訴人王.慧對十家弄二號房屋有繼承權(quán),1988年1179號房產(chǎn)權(quán)證房主王維俊、共有人王慧,其它繼承人未提出異議,該房產(chǎn)即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共有,并不需要上訴人的贈與才取得共有權(quán)。2000年上訴人未經(jīng)我同意將該房屋拆除屬侵權(quán)行為。一審認定事實清楚,判決正確,請求二審予以維持。
本院審理查明的事實與一審認定的事實無異。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訴爭房屋屬王裕生1950年典當而得,上訴人王維俊雖然在該房屋居住了幾十年,上訴人沒有證據(jù)證明其已取得該房所有權(quán),該房產(chǎn)仍屬王裕生所有。 1984年12月23日鳳凰縣法院的(1984)法民終字第56號民事判決,是對原房主要求取回一間堂屋的訴訟請求駁回,并未明確判決該訴爭房屋屬上訴人所有。王裕生去世后,對王裕生的遺房產(chǎn)未發(fā)生繼承糾紛。但1987年6月22日,上訴人在鳳凰縣私房產(chǎn)權(quán)登記發(fā)證申請表中將被上訴人王慧填為共有人, 1988年5月13日鳳私房字第1179號房屋所有權(quán)證登記房主王維俊,共有人為王慧。對這一法律事實,上訴人王維俊沒有證據(jù)證明被上訴人王慧對十家弄2 號房屋的共有屬于上訴人的贈與,只能視為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對王裕生遺房產(chǎn)的分割和處置。上訴人申請撤銷1994年的贈與公證,并不能否定1994年贈與之前,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就已對該訴爭房屋已經(jīng)共有的事實尸故上訴人王維俊的上訴理由均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納。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程序合法,適用法律正確,實體處理恰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738元,由上訴人王維俊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李代建
審 判 員 石 俊
審 判 員 龍愛成
二00五年四月十五日
書 記 員 向 力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認可和解協(xié)議裁定書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一審公訴案件用)
2020-10-14保證書(取保候?qū)彽谋WC人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二審改判用,樣式二)
2020-10-14人民法院解除監(jiān)視居住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關于……(被告人姓名和案由)一案的審理報告(二審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提押票(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取保候?qū)張?zhí)行通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案卷封面
2020-10-14補充偵查決定書
2020-10-14刑事賠償確認書
2020-10-14鑒定人聘請書
2020-10-14呈請拘留報告書
2020-10-14刑事賠償復議申請書
2020-10-14移送案件通知書
2020-10-14擔保人保證書
2020-10-14____________執(zhí)行回執(zhí)
2020-10-14接受刑事案要件登記表
2020-10-14×××公安局收取保證金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取保候?qū)彌Q定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