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搶劫、敲詐勒索
上訴案
????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刑事裁定書
????(2007)一中刑終字第00832號
???? 原公訴機關北京市大興區
人民檢察院。
上訴人(原審
被告人)郭海,男,30歲(1976年7月11日出生),漢族,出生地北京市,初中文化,無業,住北京市大興區團河苑中7樓3門101號。因涉嫌犯綁架罪于2006年2月20日被羈押,同年3月24日被逮捕。現羈押在北京市大興區
看守所。
???? 原審被告人王愛民,男,39歲(1967年9月5日出生),漢族,出生地北京市,初中文化,無業,住北京市崇文區永定門內大街53號。1988年10月因犯盜竊罪、擾亂社會秩序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剝奪政治權利一年。因涉嫌犯綁架罪于2006年2月21日被羈押,同年3月24日被逮捕。現羈押在北京市大興區看守所。
???? 原審被告人何書華,男,48歲(1958年4月28日出生),漢族,出生地北京市,初中文化,無業,住北京市豐臺區芳星園一區3號樓105號。1977年因流氓被處以
勞動教養三年;1988年8月因打架被處以勞動教養二年。因涉嫌犯綁架罪于2006年2月21日被羈押,同年3月24日被逮捕。現羈押在北京市大興區看守所。
???? 原審被告人劉玉松,男,23歲(1983年10月11日出生),漢族,出生地北京市,初中文化,農民,住北京市房山區竇店鎮劉平莊村東街12號。因涉嫌犯綁架罪于2006年2月21日被羈押,同年3月24日被逮捕。現羈押在北京市大興區看守所。
???? 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法院審理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檢察院指控原審被告人郭海、王愛民、何書華犯搶劫罪、敲詐勒索罪;被告人劉玉松犯搶劫罪一案,于二○○六年十二月三十日作出(2006)大刑初字第688號刑事判決。原審被告人郭海不服,提出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經過閱卷,訊問上訴人郭海和三原審被告人,認為事實清楚,決定不
開庭審理。現已審理終結。
???? 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法院判決認定:
???? 一、2005年9月20日18時許,被告人郭海、王愛民、何書華預謀,王愛民提議向王濱源以打小姐為名要錢。并由郭海糾集他人,將被害人王濱源騙至大興區北臧村鎮辛立村北京永奇綠緣飯店內,以其曾毆打小姐為由,持汽手槍、片刀以脅迫方法,索要王濱源人民幣3000元及工商銀行卡一張(內有人民幣2.44萬余元),并當場支取5000元,后讓其寫下愿賠償4萬元的協議,將王濱源放走。次日,王濱源向卡內存入人民幣1.3萬元。后郭海等人將卡內款項支取,總計人民幣4萬元(贓款被伙分后揮霍)。
???? 一審法院認定上述事實的證據有:被害人王濱源的陳述及辨認筆錄,郭海、王愛民對犯罪地點的辨認筆錄,銀行活期歷史明細清單等證據。
???? 二、2005年12月8日15時許,被告人郭海伙同王愛民、劉玉松,在本市豐臺區三營門肯德基餐廳前,騙租被害人張曉偉駕駛的金杯面包車(車牌號京EZ0631)至盧溝橋農場9號3排1號旁,以暴力捆綁手段,搶走張曉偉三星E318型手機1部(價值人民幣1100元)、黃金戒指1枚(未估價)、農業銀行卡1張等物(卡內人民幣5000元被支取)。贓款被伙分后揮霍,戒指被郭海以1100余元變賣。
???? 一審法院認定上述事實的證據有:被害人張曉偉的陳述及辨認筆錄,王愛民、郭海對犯罪地點的辨認筆錄,涉案財產價格
鑒定結論等證據。
???? 三、被告人郭海、王愛民、何書華預謀后,由郭海勾結劉玉松于2005年12月21日16時許,在本市
朝陽區富頓中心東門附近,冒充警察給被害人李晉帶上手銬,后又伙同王愛民將李帶至大興區禮賢村西北角一處院落,以語言相威脅,搶走李晉人民幣6000余元及諾基亞7610型手機1部(價值人民幣1400元),并脅迫李晉打電話向朋友
借款人民幣3萬元,當晚在獲取3萬元后將李放回(贓款被伙分后揮霍,所搶手機被郭海丟失)。
???? 一審法院認定上述事實的證據有:被害人李晉的陳述及辨認筆錄,證人范江濤的證言及辨認筆錄,涉案物品價格鑒定結論,現場勘查照片及繪圖等證據。
???? 四、被告人郭海、王愛民、何書華預謀后,由郭海、王愛民于2006年1月19日18時許,在本市朝陽區廣和東里5號樓下,冒充檢察院工作人員,給被害人鄭金國帶上手銬帶至大興區禮賢村西北角一處院落,以封眼、堵嘴等暴力方法搶走鄭人民幣1.1萬余元、索尼T7型數碼相機1部(價值人民幣2200元)。贓款被伙分,數碼相機被王愛民拋棄。2006年2月20日郭海被抓獲歸案,除如實供述犯罪事實外還能夠揭發同案的
共同犯罪事實;2月21日王愛民、何書華被抓獲;同日劉玉松被抓獲,對參與搶劫的事實予以供認,還揭發同案犯共同犯罪事實以外的犯罪事實。且揭發檢舉另一案件的搶劫事實。
???? 一審法院認定上述事實的證據有:被害人鄭金國的陳述及辨認筆錄,證人孫守海的證言,涉案物品估價鑒定結論書,王愛民對犯罪地點的辨認筆錄,現場勘查照片,扣押物品清單,王愛民的前科
判決書,何書華被勞動教養決定書,劉玉松檢舉他人犯罪的供述及查證屬實的相關材料,四被告人的人口信息查詢材料等證據。
???? 根據以上事實和證據,一審法院認為,被告人郭海、王愛民、何書華結伙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以脅迫方法勒索他人財物,數額巨大,其行為均已構成敲詐勒索罪。郭海、王愛民、何書華、劉玉松還分別結伙,以暴力脅迫手段,并冒充警察搶劫他人財物;郭海、王愛民參與搶劫多次,數額巨大;何書華、劉玉松參與搶劫數額巨大,其行為均已構成搶劫罪。鑒于郭海被抓獲后,如實供述大部分犯罪事實,及公安機關尚不掌握伙同他人搶劫的部分犯罪事實與公安機關掌握的事實屬同種類罪行且罪行較輕的;又能夠揭發同案犯共同犯罪屬實,可酌予從輕處罰。劉玉松被抓獲后檢舉揭發他人犯罪和同案犯共同犯罪事實以外的其他犯罪事實,具有立功表現,予以減輕處罰。故依法判決:一、被告人王愛民犯搶劫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四年,剝奪政治權利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二萬八千元;犯敲詐勒索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十七年,剝奪政治權利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二萬八千元。二、被告人郭海犯搶劫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三年,剝奪政治權利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二萬六千元;犯敲詐勒索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十六年六個月,剝奪政治權利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二萬六千元。三、被告人何書華犯搶劫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剝奪政治權利二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二萬四千元;犯敲詐勒索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十五年,剝奪政治權利二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二萬四千元。四、被告人劉玉松犯搶劫罪,判處有期徒刑八年,剝奪政治權利一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六千元。五、被告人郭海、王愛民、何書華、劉玉松的違法所得,根據各被告人的參與數額責令退賠后分別發還各被害人。六、扣押作案用的物品:工作證一本、身份證一張、手機卡一張、仿警用大衣一件、中國農業銀行銀聯卡、中國聯通電話卡卡底、中國聯通充值卡一張、手銬二副、汽手槍一把,予以沒收。
???? 上訴人郭海提出的上訴理由是:其有坦白敲詐勒索犯罪和提供同案犯線索的立功表現,原判未予認定,量刑過重。原審被告人何書華辯解:其未實施搶劫行為,原判量刑過重。
???? 上訴人郭海及原審被告人王愛民、何書華、劉玉松在本院審理期間均未提供新的證據。
???? 經
二審審理查明的事實、證據與一審相同,本院經審核予以確認。
???? 本院認為,上訴人郭海及原審被告人王愛民、何書華、劉玉松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分別結伙以暴力脅迫手段,冒充警察劫取公民財物,數額巨大,郭海、王愛民系多次搶劫,其行為均已構成搶劫罪。郭海、王愛民、何書華結伙采用脅迫手段強索公民錢財,數額巨大,其行為又均已構成敲詐勒索罪,依法均應懲處。劉玉松具有揭發他人犯罪的立功表現,依法應予減輕處罰。對于郭海提出的上訴理由,經查,原判對其酌予從輕處罰的情節均予認定,亦對依法不能認定其坦白和立功的情節進行闡述,并在法律規定的幅度內量刑;對于何書華的辯解,經查,其在參與預謀時明顯具有非法占有財物的主觀故意,并實際獲取了贓款,該行為與預謀時的主觀故意相吻合,其應對造成的后果共同承擔刑事責任。故郭海、何書華分別要求再予從輕處罰的上訴理由不足,本院不予采納。原審人民法院根據郭海、王愛民、何書華、劉玉松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及對于社會的危害程度所作出的判決,定罪、
適用法律正確,分別對郭海、王愛民、何書華數罪并罰的量刑,對劉玉松的量刑及判處罰金的數額均適當,對責令退賠違法所得和扣押物品的處理亦正確,審判程序合法,應予維持。據此,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九條第(一)項之規定,裁定如下:
???? 駁回郭海的上訴,維持原判。
???? 本裁定為終審裁定。
????
????
????
????
???? 審 判 長 柏 軍
???? 審 判 員 宋 磊
???? 代理審判員 馬惠蘭
????
???? 二○○七 年 三 月 十九 日
????
???? 書 記 員 范慧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