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眾淫亂罪,是指公然藐視國家法紀和社會公德,聚集男女多人集體進行淫亂的行為。
見《刑法》第六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第301條;
(一)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公共秩序。所謂公共秩序,就是通過一定的社會結構中人們必須共同遵守的生活規則來維護的公共生活有條不紊的狀態。違反了這種公共生活規則,也就打破了公共生活有條不紊的狀態。因此,對公共秩序的破壞實質上就是對公共生活規則的違犯。公共生活的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
(1)旨在保護人的安全和尊嚴,特別是保護老幼弱者的安全規則。
(四)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即明知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這種結果發生。所謂危害社會的結果,是指對我國刑法所保護的社會主義社會關系的侵害,本罪所侵害的是社會主義的公共秩序,對于自己的行為會破壞公共秩序這一點,任何一個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行為人都是明知的。而本罪主體不僅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破壞公共秩序,并且通過破壞公共秩序來獲得某種精神上的滿足。
本罪的主觀方面既然是直接故意,那它就必然具有犯罪目的。本罪的目的是通過破壞公共秩序的行為來尋求下流無恥的精神刺激,達到某種精神上的滿足。本罪的目的雖然不是直接故意的內容,但是兩者又具有極為密切的聯系。在聚眾淫亂犯罪分子眼中,只有通過對公共秩序的破壞,才能達到尋求下流無恥的刺激之目的,因而聚眾淫亂犯罪分子對于破壞公共秩序總是抱著希望的態度,希望破壞公共秩序,正是為了達到尋求精神刺激之目的。相反,如果行為人破壞公共秩序不是為了尋求下流無恥的精神刺激,而是為了其他個人目的,那也就不是聚眾淫亂犯罪。
所謂尋求下流 無恥的精神刺激在本罪中表現為尋求感官刺激,填補精神空虛。即通過聚眾淫亂來刺激感官,尋歡作樂。這既是犯罪分子通過聚眾淫亂行為所要達到的直接目的,也是推動犯罪分子實施聚眾淫亂行為的內心起因,甚至在犯罪動機上比在犯罪的目的上表現得更為明顯。
尋求下流無恥的精神刺激,在聚眾淫亂犯罪中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首先,它決定著聚眾淫亂行為的性質。尋求下流無恥的精神刺激,表明行為人所追求的既不是政治目的,也不是經濟目的,既不是基于義憤,也不是基于某種非法利益,這就決定了聚眾淫亂犯罪的矛頭所向決不局限于某種具體的社會關系,不局限于某個特定的對于下流無恥的精神刺激,任何人可能成為其侵害的對象。所以本罪具有明顯的反社會性,是一種蔑視社會、傷風敗俗的犯罪。其次,尋求下流無恥的精神刺激,反映了行為人的道德墮落和精神空虛,這就決定了他們用以尋求刺激的方式必然是各種卑鄙與齷齪,不顧廉恥的丑惡行為。再次,尋求下流無恥的精神刺激,能夠把本罪與各種追求政治目的區別開來,是區分本罪與其他罪的主要標志。
(一)本罪與非罪的界限 首先,從犯罪客觀表現方式上加以區分。本罪在客觀方面最根本的表現是聚眾淫亂行為,因此如果行為人只是單個地并非聚眾地與他人自愿進行兩性活動的,如未婚男女之間偶爾發生的不正當男女性關系以及已婚男女間的通奸行為,則行為人不構成本罪。實踐中,對于多名婦女同時向行為人賣淫的,能否構成本罪存在爭議。我們認為這種行為雖然在表現現象上看似具有聚眾淫亂的特點,但結合犯罪的主客觀恃征來分析,其并不符合本罪的構成特征。從主觀方面看,雖然行為人嫖娼具有尋求下流無恥精神刺激的主觀動機,但對于其他聚在一起共同向行為人賣淫的多名婦女而言則不是有此動機,其行為目的是為了營利。從客觀方面看,本罪多表現為多人聚集在一起進行亂交、濫交的淫亂行為,具有行為對象的非專一性特征。而多名婦女共向行為人賣淫行為,由其主觀動機、目的決定了他們之間并非是聚在一起進行亂交、濫交的淫亂行為,因而不具有本罪"淫亂"的特征。綜上分析,對多名婦女同時向行為人賣淫的,不能作為聚眾淫亂罪處理,可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予以行政處罰。其次,從犯罪主體上區分,本罪的主體僅限于首要分子或多次參加者這兩類人。因此對于其他偶爾參加淫亂活動的人來說,不構成犯罪,但應對其進行批評教育或給予治安管理處罰。實踐中,對于大多數失足青少年來說,一般應對之實行教育挽救,不宜擴大打擊面。
(二)本罪與組織賣淫罪的界限 兩罪都侵犯了社會管理秩序,而且客觀表現上也具有相似之處。本罪是一種聚眾犯罪,而后罪組織賣淫行為也具有聚眾性。兩罪的區別主要在于:首先,犯罪主體不同。組織賣淫罪處罰的是賣淫活動的組織者,而本罪犯罪主體除了首要分子以外,還包括多次參加者。其次,本罪主觀上以尋求空虛下流的精神刺激為動機,而后罪行為人的實施組織賣淫行為多為利益所趨。第三,組織他人賣淫所控制的淫亂活動以賣淫嫖娼為內容,因此限于男女之間的性行為。而本罪不具有賣淫嫖娼的成分,淫亂活動并不限于男女之間不正當的性行為。
(三)本罪與容留賣淫罪的界限 兩罪侵犯的同類客體都為社會管理秩序,由于兩罪在表現形式上相互交叉,從而造成認定犯罪性質上的困難。區分二者的關鍵在于:首先,犯罪客觀表現形式不同。本罪聚眾淫亂行為一般是行為人自己與他人奸淫,也有的是拉攏、慫恿他人之間搞淫亂活動,但不具有使人賣淫的情形;后罪在客觀上表現為容留他人向行為人以外的第三人賣淫,而非供行為人奸淫。其次,犯罪主觀方面不同。容留賣淫罪的主觀故意在于為他了提供賣淫場所,而本罪的主觀故意在于進行與賣淫無關的淫亂活動,并不在于促成他人賣淫。
(四)本罪與引誘幼女賣淫罪的界限 兩罪在客觀上都表現為引誘行為,都侵犯了社會管理秩序和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兩罪的區別在于:(1)在犯罪對象上不同。本罪的犯罪對象為14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既可以是男性,也可以是女性;而后罪的犯罪對象為不滿14周歲的幼女。(2)被引誘者行為的主觀目的不同。本罪中未成年人參加聚眾淫亂活動是為了淫亂,多出于好奇心的驅使;而后罪中幼女則是為了獲取財物而與他人發生性關系。(3)主觀方面不同。本罪的主觀目的是為了引誘未成年人參加聚眾淫亂活動;而后罪行為人的主觀目的是引誘幼女進行賣淫活動,主觀動機多出于營利。但不以此為限。而引誘行為表現方式不一致。本罪常表現為向被引誘者宣講性體驗、性感受或以其他方式來刺激被引誘者的性欲等,而后罪常表現為給被引誘者以金錢、物質上的誘惑等。
聚眾進行淫亂活動的,對首要分子或者多次參加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009年8月17日,秦淮公安分局在一家連鎖酒店的房間里將5名參與“換妻”的網民抓獲,隨后又牽出17人。這些人中,年齡最小者為1983年出生,年齡最大的則是53歲的馬堯海,頂著“大學教授”的頭銜,又是“換妻”游戲中的組織者,他被列為22名被告人之首。
4月7日至8日,南京市秦淮區法院對馬堯海等人“聚眾淫亂”案進行了不公開審理。22人的被告陣容,創造了1997年修訂刑法13年以來,以“聚眾淫亂”罪名起訴的最高紀錄。
南京某大學副教授馬堯海等22人“聚眾淫亂案”,2010年5月20日上午,在南京秦淮區法院進行了公開宣判。馬堯海等22人以聚眾淫亂罪被追究其刑事責任。馬堯海對自己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和違法性始終缺乏清醒的認識,被從重處罰,獲刑3年6個月。其它人由于認罪態度較好,被判緩刑到3年6個月不等刑罰。據了解,他們成為了20年來第一批因為“聚眾淫亂罪”獲實刑的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分居需要什么證明,哪些證明是離婚需要的?
2020-11-12夫妻分居多久可以自動解除婚姻關系
2021-03-03家暴離婚孩子歸誰,怎么確定子女撫養權
2021-02-01起訴離婚程序怎么走
2021-03-03離婚起訴狀范本怎么寫
2021-01-28訴訟離婚訴訟費需要花多少錢?
2020-11-13離婚案件管轄法院怎么確定
2020-12-15男方起訴離婚有限制條件嗎?
2021-02-21離婚后孩子撫養費標準有哪些?
2020-11-28離婚后子女撫養權如何爭取
2021-02-12出生證明怎么補辦
2020-12-09判決的探視權不執行會怎么樣
2021-03-17撫養權變更的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序
2021-02-03非婚生子女撫養權起訴狀怎么寫?
2021-03-10監護權與撫養權的區別有哪些?
2021-01-20關于子女撫養權的司法解釋
2021-03-01婚姻法子女撫養權有關規定有哪些?
2021-03-08夫妻離婚怎么爭取孩子撫養權?
2020-11-18如果夫妻離婚房產怎么分配最合理?
2021-01-26老公出軌離婚財產是如何分割的?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