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故意破壞現場行為,是指當事人故意改變事故現場原狀的行為,損害現場證據的原有特征,使其在事故發生后喪失證據的效力。《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當事人故意損毀、偽造現場或者毀滅證據的,他應承擔全部責任,“故意破壞現場有以下四個要件:
首先,行為主體是事故當事人。當事人的親屬或者其他人破壞現場的,不構成道路交通事故責任推定中故意破壞現場的行為,不能推定當事人的事故責任。其次,行為的主觀心理狀態是有意的。損害現場當事人的主觀精神狀態可以是故意的,也可以是過失的。只有當當事人故意損害現場時,才能推定責任;當當事人過失損害現場時,不能適用推定責任。這里的意圖是指當事人知道自己的行為會破壞現場的原始狀態,并希望這種結果會發生。第三,該法的目的是逃避法律調查。第四,破壞現場的行為是客觀存在的。
故意破壞現場是指當事人在事故現場不逃離、不破壞現場的行為。在實際案例中,確實存在這樣一個問題:事故發生后,司機故意先破壞現場,然后逃跑。二是根據法律規定,《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二條第二款規定,故意毀壞、偽造現場或者毀滅證據的,應當承擔全部責任。根據《交通事故處理程序條例》第十一條的規定,當事人未在交通事故現場報警,請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事后處理的,當事人應當自提出要求之日起10日內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提供交通事故證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當事人提供的交通事故證據之日起對交通事故進行調查。當事人未提供交通事故證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因現場變更、證據丟失,無法核實交通事故事實的,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應當書面通知當事人。第十三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應當保護現場,并立即報警:(一)機動車無車牌、檢驗標志、保險標志;(二)駕駛人無有效機動車駕駛證;(三)駕駛人飲酒或者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麻醉藥品;
(四)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條第二款規定的交通事故,當事人對事故事實或者原因有異議的;
(五)當事人不能在道路上移動車輛的(六)與建筑物、公共設施或者其他設施發生碰撞的。第四十五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經調查,根據當事人的行為對交通事故發生的影響和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因一方過錯造成交通事故的,應當承擔全部責任;當事人逃逸,造成現場變化、證據丟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無法核實交通事故事實的,由逃逸的一方承擔全部責任;故意毀壞的,偽造現場或者毀滅證據的,應當承擔全部責任。第十八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適用調解,交警在事故確認書中說明有關情況后,可以向當事人交付事故確認書:當事人不能提供交通事故證據的,而交警因現場變化和證據丟失,無法核實交通事故事實。破壞事故現場仍有可能受到更多懲罰。不管你是不是肇事者,不要在事故發生后破壞現場。破壞事故現場后,如何定罪是合理的或定罪的具體要求是什么,你可以找專業律師律師網提供支持。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物業費追訴時效怎么算
2021-01-17行政拘留能隱瞞單位嗎
2020-12-19雙方年齡差距很大,能結婚嗎
2020-12-26翻墻上網是違法行為嗎
2021-02-17限期拆除時間3天可以嗎
2021-03-18司法鑒定意見是否可撤銷
2020-12-04新三板掛牌意味著什么
2020-12-04上下班工傷認定標準
2020-11-21撤銷仲裁的條件是什么
2021-03-02老人在商場摔傷責任該由誰來承擔
2020-11-22競業限制協議未蓋公章有效嗎
2020-12-10勞務合同根據什么法律
2021-01-25要求確認勞動關系對時效有要求嗎
2021-02-03純勞務分包給自然人合法嗎
2021-02-28倉管員不愿調崗當送貨員,用人單位是否可以解雇呢
2021-02-25公司虧損沒錢發工資構成犯罪嗎
2021-03-12投保壽險時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壽險的保險金如何給付
2021-02-11抵押房的保險和購買人壽保險
2021-03-11剎車失靈乘車人跳車受傷交強險怎么賠償
2021-03-03產品責任險的除外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