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違反國家財政管理法規定,向社會公眾(包括單位和個人)吸收資金的行為,同時符合下列四個條件的,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規定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刑法另有規定的除外:(一)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準或者批準的;(二)通過媒體、推介會、傳單、手機短信等方式向社會公布;(三)承諾以貨幣、實物等形式償還本息或者支付返還金一定時期內的對象、權益等;(4)吸收公眾的資金,即社會的非特定對象。
不向社會公開,在親友或單位內部為特定對象吸收資金,不屬于非法吸收或變相吸收公眾存款。
第二條下列行為之一,符合本解釋第一條第一款規定條件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的規定,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定罪處罰:(一)不具有銷售房地產的真實內容或者不以銷售房地產為主要目的的,(二)以轉讓林權、代為保管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三)以代為種植(養殖)、出租種植(養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四)不具備銷售商品、提供服務的真實內容,或者不以銷售商品、提供服務為主要目的,通過商品回購、委托銷售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五)不具備發行股票、債券的真實內容的,以虛假轉讓股權、出售虛假債券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
(六)不具備真實募集資金內容,以借入境外資金、出售虛假資金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七)不具備真實的保險銷售內容,以偽造保險公司或者偽造保險憑證的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八)以投資、持股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九)以委托理財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十)以社團、社會團體等民間組織非法吸收資金的;(十一)其他非法吸收資金的。第三條非法吸收、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個人非法吸收、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的,數額在20萬元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二)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對象30個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對象150個以上的公共存款對象;
(3)個人非法吸收、變相吸收公共存款,給存款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萬元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變相吸收公共存款,給存款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萬元以上的;
(四)造成不良社會影響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規定的“數額巨大或者其他嚴重情節”:(一)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數額在500萬元以上的;(二)個人非法吸收、變相吸收公眾存款對象100余件,單位非法吸收、變相吸收公眾存款對象500余件的;(三)個人非法吸收、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給存款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萬元以上的;或者單位非法吸收、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給存款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50萬元以上的特別惡劣的社會影響或者其他特別嚴重的后果。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的數額,按照行為人吸收的全部資金計算。犯罪前后返還的數額可以作為量刑情節。
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主要用于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所吸收的資金可以及時結清,可以免除刑事處罰;情節顯著輕微的,不作為犯罪處理。第四條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利用詐騙手段實施本解釋第二條所列行為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條的規定,以集資詐騙罪定罪處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詐騙非法集資可以認定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一)集資不用于生產經營活動或者與集資規模明顯不相稱,使募集資金無法返還的;
(2)肆意浪費募集資金,使募集資金無法返還的;
(3)攜募集資金逃逸的;
(4)將募集資金用于違法犯罪活動的;
(5)抽逃逃避返還的,轉移資金、隱匿財產的;
(六)隱匿、毀壞賬戶,或者進行虛假破產、虛假破產的;
(七)拒絕說明資金去向,逃避返還資金的;(八)能夠認定非法占有目的的其他情形。集資詐騙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認定,應根據不同情況進行。行為人的部分非法集資行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該部分非法集資行為所涉及的集資款,以集資詐騙罪定罪處罰;共同非法集資罪,有的行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其他行為人沒有共同的非法占有集資的意圖和行為的,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的行為人應當以集資詐騙罪定罪處罰。
第五條個人集資詐騙,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認定為“數額巨大”;數額在30萬元以上的,認定為“數額巨大”;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認定為“數額極其巨大”。
集資詐騙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按“數額巨大”處理;數額在150萬元以上的,按“數額巨大”處理;數額在500萬元以上的,按“數額極其巨大”處理。
集資詐騙數額按照行為人實際取得的數額計算,并扣除犯罪前返還的數額。行為人以集資詐騙為目的支付的廣告費、中介費、手續費、回扣,或者用于行賄、送禮等費用,不得扣除。行為人以集資詐騙為目的支付的利息,應當計入詐騙數額,但本金不退還可以轉為本金的除外。第六條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向社會不特定對象變相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或者向特定對象變相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總數在200人以上的,予以開除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九條“債券”規定的“擅自發行股票、公司或者企業債券”。構成犯罪的,以擅自發行股票、公司債券、企業債券罪定罪處罰。第七條違反國家規定,未經依法批準,擅自發行基金單位募集資金,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的規定,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第八條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違反國家規定,利用廣告對與非法集資活動有關的商品或者服務進行虛假宣傳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條的規定,以虛假廣告罪定罪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相鄰關系與地役權有什么區別
2021-03-02雇傭關系賠償與工傷賠償哪個高
2020-11-09員工申請勞動仲裁技巧
2021-01-18只領結婚證后就離婚能要求男方賠償嗎
2020-12-21國內外的結婚程序
2021-03-06放棄財產繼承權需要哪些手續
2021-01-12不可抗力給退款合同有效嗎
2021-02-27代理合同是否需要繳納印花稅
2020-11-24如何解決集體土地租賃合同糾紛
2021-02-08辭退和開除有什么區別有哪些
2020-11-13航空意外險可以買幾份
2020-12-01航空意外險有效期是多久
2021-02-22什么是互碰自賠,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23航班延誤乘客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3-08保證保險合同糾紛怎么處理
2021-01-15伍某訴某保險公司人身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16諒解書的前保險給報嗎
2020-12-03調解可以在保險公司嗎
2020-12-17機動車理賠要注意什么
2021-01-03論訴訟代理主體之規范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