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違反行政命令的行為一般由行政相對人的主觀過錯、違反行政命令行為的實施過程及其危害后果三個方面構成。(1) 論行政處罰中行政相對人主觀過錯的認定問題。行政相對人的主觀過錯是可以給予行政處罰的法律要件之一。行政相對人沒有過錯的,不能給予行政處罰。錯誤有兩種:一種是故意的。第二,疏忽。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絕大多數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違反行政命令的行為都以過錯為法定要件,即無論是故意還是過失,都可以給予行政處罰。在少數情況下,意圖是法律要求。如果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故意為法定要件,過錯為法定要件。
在確定被處罰單位是否存在主觀過錯的問題上,一些行政機關往往以被處罰單位主要領導的主觀過錯作為判斷該單位是否存在主觀過錯的標準。這種識別方法是不正確的。只要在履行工作職責時存在主觀過錯,無論是經領導同意還是未經領導同意,都應推定為單位過錯,而不是單位主觀過錯。(2) 在行政處罰過程中確定被處罰人的違法行為。
行政法上的違法行為有作為和不作為兩種。行政處罰決定認定行政相對人有違法行為的事實,主要包括:違法行為發生的時間(含期間)、地點、手段或者方式,以及違法行為的結果。多次違法的,應當寫明每次違法的時間、地點、結果等情況。行政處罰決定認定行政相對人違法不作為的事實主要包括:行政相對人應當在哪里、在什么條件下、什么時候履行法定義務,在什么具體情況下不履行法定義務。(3) 論行政處罰違法行為的危害后果。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法規,一般情況下,行政相對人違反行政命令的,應當給予行政處罰。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行政處罰的法律要求是造成一定的危害后果。比如,在《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中,“毆打他人致人輕傷的”,應當給予行政處罰。有害后果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表現后果。也就是說,違法行為造成的危害后果是以一定的形式表現出來的。違法行為造成明顯危害后果的,應當在行政處罰決定書中予以說明。二是潛在的危害后果。也就是說,違法行為對社會的危害后果不能以某種形式直接表現出來。比如,乙方無駕駛證上路行駛,其危害后果很難以某種形式表現出來。行政處罰決定中不得反映潛在的危害后果。第二,勞動關系行政處罰違法行為責任人的認定。根據我國有關法律法規,違法行為的責任人是違反行政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認定違法行為責任人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在我國,單位之間存在兩種從屬關系:一種是一個單位從屬于另一個單位,不具備獨立法人資格,不能以自己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另一種是一個單位雖然對另一個單位有一定的領導權,雙方均為獨立法人,各自獨立核算,可以獨立從事民事活動。在前一種情況下,其所屬單位違反行政秩序的行政責任可以由具有法人資格的當事人承擔。在后一種情況下,由于雙方都是獨立的法人,只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行為人應當承擔法律責任。2與企業承包關系有關的問題。承包人在承包期內以企業名義違反行政法規的,應當認定為企業的違法行為,而不是個人的違法行為。承包人在合同期內有超出合同規定權利范圍的行為,或者在合同簽訂前、后有違法行為的,視為承包人的違法行為,而不是企業的違法行為。
3。就雇傭關系而言,員工的行為能否按照用人單位的要求進行,一般取決于用人單位。因此,這種情況一般應視為用人單位的行為,行政法律責任應由用人單位承擔,而不是由勞動者承擔。但需要注意的是,員工在雇傭關系之外的行為應當認定為員工自身的行為,而不是用人單位的行為。
4。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1)委托人委托代理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是合法的,委托代理人超越委托人委托的權限違反行政秩序的。委托人不認可的,應當認定為委托代理人,而不是委托人。② 委托人委托代理人的行為違反行政命令。有證據證明委托人不知道該行為違法,且該違法行為是委托人委托造成的。因此,應當認定委托人是違法行為的責任人,而不是委托人是違法行為的責任人。③ 委托人和被代理人都知道委托代理行為違反了行政命令。只要委托人實施了委托人的行為,委托人和委托代理人就應當共同違反行政秩序。
5。對個別違法行為,行政機關應當有證據證明是個別違法行為,證據應當排除共同違法的可能性。對共同實施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決定應當明確共同犯罪人在實施違法行為中的地位、作用和具體內容,并提供相關證據證實上述事實。
6。關于無證經營、有品牌經營的單位或者從業人員是否應當認定為公民或者其他組織的問題。我國現行法律對公民和法人的概念作了明確的界定,使之易于理解。至于“其他組織”,通常是指無法人資格的組織,即“非法人組織”。雖然他們有代表或經理,但他們不一定有獨立的財產、商業組織和公司章程。社會組織的本質要求之一必須是有自己目的的社會組織,社會組織可以分為非營利組織和營利組織。其中,營利目的是我國現行法律規定的經營范圍。因此,對于營利性組織來說,應該有特定的經營范圍。非法人組織必須依法經批準登記,否則不享有非法人地位。綜上所述,無證經營、有店名、有員工的,應當認定為公民,而不是其他組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當事人應當自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到指定銀行繳納罰款。當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以上是Liba整理出的關于如何在雇傭關系中實施行政處罰的內容。從以上內容中,我們可以知道在勞動關系行政處罰中應注意的因素,以及相關的法律依據。相信網友對此有一定的理解。如果您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疑問,可以向律師在線咨詢。希望以上內容能對您有所幫助。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股權眾籌
2020-12-20合伙人挪用公款犯法嗎
2021-03-02怎樣變更監護人具備的條件
2020-12-19遺產的分配配偶占多少
2021-03-17辦理抵押登記可以只用房產證和身份證嗎
2020-12-292020年勞動合同法關于經濟補償金的法律規定
2020-12-14單位給員工調崗應該怎么做
2021-01-23壽險分類具體包括哪些
2020-12-21拼車出事故責任誰來擔
2021-02-10保險條款是如何分類的
2021-03-04人身保險傷殘評定是如何的
2021-01-28女朋友可以成為保險合同的受益人嗎
2021-02-05理賠程序如何處理
2020-11-29自殺保險公司理賠多少
2021-02-12劉某訴某保險公司――帶病投保糾紛案
2021-03-12老人還能買保險嗎,該回避什么險種,適合什么險種及有什么投保竅門
2020-11-17保險經紀人的作用是什么
2021-01-02保險代理人的職業資格證書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2020-11-23投保時需要哪些手續?
2021-01-12土地出讓金每次交易都得交嗎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