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在互聯網上發布虛假信息、誹謗他人、損害名譽權屬于侵權行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侮辱、誹謗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第一百二十條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侵犯法人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的,適用前款規定。第二,網絡名譽侵權的主要表現形式:(1)網絡服務提供者自身的名譽侵權;(1)網絡發布信息的名譽侵權。目前,大多數網站新聞信息發布基本上來自傳統媒體,因此,網站在網絡上發布信息的名譽侵權行為并不多見。但是,少數網站為了吸引人們的眼球,對他人的稿件進行了不適當的編輯整理,也可能造成他人名譽侵權;此外,一些互聯網服務提供商還自行組織活動,進行名譽侵權。
(2)向用戶提供服務的名譽侵權。然而,隨著游戲用戶權利意識的覺醒和虛擬財產價值的急劇上升,這類案件越來越引起公眾的關注。(二)非網絡服務提供者在互聯網上發表言論的名譽侵權行為(一)通過電子公告服務發布侵權內容的名譽侵權行為。電子公告服務是指在網絡上以聊天室、網絡論壇、網絡公告欄、留言板、電子白板等互動形式發布信息而形成的網絡侵權行為。侵權人利用電子公告服務發布各種侵權言論,侮辱、誹謗他人。更重要的是,侵權人在多個網絡論壇上發表侵權言論,傳播者再采取發帖的形式,不斷擴大侵權的范圍和影響。
(2)通過個人博客、主頁等網絡空間發布侵權內容的名譽侵權。當今時代,隨著個性的凸顯,個人博客、主頁等網絡空間受到公眾的積極追捧,這也產生了一種新的網絡名譽侵權行為。個人博客、主頁等網絡空間為公眾提供了更自由、更廣闊的互動輿論平臺,實現了海量信息的傳遞,網絡名譽侵權更為容易。
(3)通過電子郵件侵犯名譽。當侵權人向公眾傳播含有不當言論的電子郵件時,會損害受害人的名譽,降低社會評價。侵權人通過電子郵件發表不當言論的行為是一種網絡名譽侵權行為。除采取文字形式外,還可能采取圖片、視頻、音頻等形式傳播信息,造成網絡名譽侵權。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名譽侵權的形式、手段層出不窮,本文將不一一列舉。上述知識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的回答。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在互聯網上發布虛假信息、誹謗他人、損害名譽權屬于侵權行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如果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您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減資退股需要簽訂協議嗎
2021-01-28高空拋物致人受傷的誰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2021-01-12行政強制執行應當多久提出
2020-12-08股東違法股權沒收嗎
2021-01-06關于抵押期限是否影響擔保物權
2021-02-25個人合伙的條件是什么
2021-02-27對帳單可以當欠條嗎
2020-12-12未成年人可成立特別累犯嗎
2021-02-16婚后買房登記在一方名下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1-02-21再婚婚前房產協議書格式是怎么樣的
2021-02-25離職之后三個月才給工資合法嗎
2021-01-21交通事故簽了責任書多久賠償
2020-11-23學生在學校受傷班主任有責任嗎
2020-12-03集資房滿兩年以什么為標準
2021-01-19如何解除合同及解除合同程序
2020-12-05勞務合同什么法律關系
2021-02-25公司經濟性裁員的規定
2021-01-15房屋火災屬于意外險嗎
2020-12-04意外傷害保險的責任期限是什么意思,時間是多久
2020-11-13陸上貨物運輸保險的相關法律常識有哪些
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