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反傾銷;公共利益原則;公共利益是與私人利益相對應的一個范疇。它是人們的一種價值追求和價值取向。從法理的角度來看,公共利益是指“以政治組織和社會的名義提出的與政治組織的社會生活有關的意見、要求和愿望”。公共利益作為政治學的一個基本概念,是指“處于絕對地位的社會或國家的集體利益,而不是狹隘或專業行業的利益”。[1] 換句話說,公共利益是一種從共同利益、整個社會的整體利益和國家利益中受益的群體利益,而不是具體的、局部的人的利益。公共利益作為實施反傾銷措施的重要內容,在國際反傾銷實踐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反傾銷的公共利益直接關系到一國產品行業、貿易中介、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在更深層次上,反傾銷的公共利益還影響一國的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和整體經濟安全、貿易結構和水平、海外投資、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甚至影響一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和發展戰略。可見,公共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是指國家的長遠利益。研究反傾銷的公共利益不僅是為了解決反傾銷爭端,而且對一國經濟的長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公共利益原則概述。從1904年加拿大頒布的第一部反傾銷法到1967年關貿總協定肯迪回合達成的《反傾銷法》,世界上沒有關于公共利益的立法規定。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為了減輕通貨膨脹壓力,增加就業,保持世界經濟復蘇勢頭,促進成員國經濟繁榮、發展和持續增長,關貿總協定和經合組織成立了各自的專家委員會。在研究了大量資料后,他們認為經濟增長有賴于開放的世界貿易體系和合理的決策程序,所有已采取或將要采取的政策措施都應該用成本效益法進行評估,以便權衡整個國民經濟或公共福利的利弊,避免受到某個行業和當地利益的驅動。兩個專家委員會的研究結論首次涉及公共利益問題,這也促進了國際社會對公共利益的評估和立法
什么是公共利益原則?由于各國在貿易實踐和反傾銷觀點上存在差異,因此沒有得到廣泛認可的明確定義。根據公共利益理論,反傾銷是一種反傾銷措施,是對市場失靈的干預,是對社會公共利益的再分配。其宗旨是維護貿易公平、社會整體利益和國家利益;[2] 然而,反傾銷措施本身能否達到其目的一直受到法律界和經濟界的質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交車司機是否應系安全帶
2021-03-11民法典如何規定父母離婚后的父母子女關系
2021-02-19二級傷殘標準
2021-02-15怎么繼承父母的拆遷安置房
2021-02-12勞動法工傷誤工費
2020-12-01放棄房屋所有權如何辦理
2020-12-19央行出新規,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轉賬支付業務受限
2021-01-15合同法律風險識別的定義是什么
2021-02-19公有住房轉讓手續有哪些
2020-11-30崗位編制取消員工,調崗員工不同意如何處理
2021-01-30試用期離職領導不批怎么辦
2020-12-26實習期毀約有什么后果
2021-01-11企業如何簽訂非全日制用工合同
2021-01-29什么是保險近因原則
2021-02-25保險合同的體現形式包含有哪些
2021-03-03保險指定受益人可以是非直系親屬嗎
2020-12-10車損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拒絕理賠
2020-11-28訴訟費是保險當事人的直接財產損失
2021-02-09保險受益權的喪失與保險人的免責
2021-01-04投保出口產品責任保險注意事項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