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強制執行期限過了該怎么辦?
民事訴訟法第215條規定,申請強制執行的期限為兩年。申請執行是一個小的暫停或中斷。適用法律關于訴訟時效中止和中斷的規定。前款規定的期間,從法律文書規定的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每一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自法律文件生效之日起計算。我們要看判決(或調解)的內容,法律文書確定的履行時間,幾次履行的時間,最后幾次履行的時間,是否超過兩年。沒有規定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仔細看判決書。如果已經超過期限,只能和被執行人商量,看他能否主動履行。如果對方不履行,只能是啞巴輸家。當事人雙方必須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納稅人或者其他納稅義務人拒不履行判決、裁定的,稅務機關可以申請第一審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或者依法強制執行。稅務機關拒不履行判決、裁定的,第一審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下列措施:。通知銀行將退還的罰款或應支付的賠償金從稅務機關賬戶中轉出;
2。稅務機關逾期不履行判決、裁定的,自期滿之日起每日處以50元以上100元以下的罰款。向上一級稅務機關或者監察人事機關提出司法建議。接受司法建議的機關應當按照有關規定處理,并將處理情況告知人民法院;
4。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對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納稅人或者其他稅務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起訴又不履行稅務機關具體行政行為的,稅務機關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或者依法強制執行。《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五條規定,申請強制執行的期限為二年。申請執行是一個小的暫停或中斷。適用法律關于訴訟時效中止和中斷的規定。前款規定的期間,從法律文書規定的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每一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自法律文件生效之日起計算。
要看判決(或調解)和判決(調解)的內容,法律文書確定的履行時間,幾次履行,最后幾次履行,是否已經超過兩年。沒有規定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仔細看判決書。如果已經超過期限,只能和被執行人商量,看他能否主動履行。如果對方不履行,只能是啞巴輸家。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執行,必須在法定期限內提出。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未提出申請的,喪失請求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生效法律文書實現實體權利的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九條一般規定了申請執行的期限,即“申請執行的期限為二年。申請執行限制的中止或者中斷,適用訴訟限制中止或者中斷的法律規定。”同時,申請強制執行的期限有下列特殊情況: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若干問題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八十三條、第八十四條,發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判決、行政裁定、行政賠償判決、行政賠償調解的責任人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申請人是公民的,申請執行的期限為一年;申請人是行政機關、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執行的期限為180天。
根據《解釋》第八十八條規定,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其具體行政行為,應當自被執行人法定起訴期滿之日起180日內提出申請。逾期不受理的,除有正當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根據《解釋》第九十條規定,行政機關對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糾紛依法授權作出裁決后,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既不起訴又不履行的,作出裁定的行政機關在申請執行期限內不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的,債權人或者其繼承人、生效的具體行政行為確定的權利繼承人應當到場,并可以在九十日內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以上是對強制執行中止后限制的相關回答。可以說,強制執行的期限一過,只能自己承受啞巴的損失。因此,當您遇到類似問題時,小編建議您去律霸咨詢相關律師或找專業律師解答您的問題。
申請強制執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擔保書有效期多久
2021-01-19行政處罰聽證時間是否扣除
2021-02-26工傷醫藥費幾個月可以報
2020-12-13彩禮怎么規定
2021-02-21有限責任公司破產清算手續是怎樣的
2021-03-18勞動合同解除手續
2020-11-09不滿拆遷賠償戶主用燃燒瓶抵抗暴力拆遷
2021-03-24懷孕死刑犯怎么處理
2021-01-19監護人被指定后能否變更
2021-03-21離婚后孩子的探視權的規定一月幾次,探視權的規定一年幾次
2020-11-19機動車與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認定
2021-01-26傷殘鑒定費用是由誰支付
2020-11-19什么是家庭暴力如何嚴厲打擊對婦女實施的家庭暴力行為
2020-12-24中介有哪些價格欺詐的情形
2020-12-11按揭房能否轉讓……. 師福東律師
2020-12-16證明勞動關系方面的證據有哪些?
2020-11-30提前退休工種有哪幾種
2020-12-22意外傷害怎樣申請理賠
2021-03-26車輛保險合同的管轄權怎么認定
2021-02-28哪些人能申領失業人員養老保險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