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合同法》第五十四條規定,訂立合同明顯不公平的,有權解除合同。然而,當合同內容明顯不公平時,是否有權撤銷合同?《合同法》第54條對此沒有限制,在早期的合同法中,無論是大陸法還是英美法,基于合同自由的理念和嚴格的形式主義,似乎都持積極態度,只要合同的成立符合法律要求,就具有絕對效力。至于其內容的公平性,只要是當事人自愿的結果,并不影響其效力。然而,為了體現公平正義的理念,羅馬法后期開始萌生明顯不公平的合同理念,導致了“非常損失規則”,即如果賣方出售的貨物低于正常市場價格的一半,賣方可以要求買方終止該合同。(注:史尚寬:《民法通論》,正大出版社1979年版,第308頁。)《法國民法典》頒布時,就是否應繼承古羅馬法的上述規則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否認這一規則的人認為,價格沒有實際價值,價格可以說出來,價格只能通過買賣中的討價還價來體現;堅持這一原則的人認為,就大多數財產而言,因為它是一種商品,所以存在一個商品市場,其近似價值可以根據當時的市場來確定。如果合同價格偏離其價值太大,應允許雙方取消合同。雙方意見不一,最終拿破侖本人裁定繼承這一原則,但它只適用于房地產銷售的范圍。(注:李永軍:《合同法原則》,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271-272頁)。
因此,《法國民法典》第1674條規定:“如果賣方因出售明顯不公平且價格過低而遭受的損失超過房地產價格的七分之十二,則他有權要求取消房地產的出售,即使他在合同中明確聲明放棄索賠,并公開聲明贈與超出部分的價值。”盡管修訂后的《法國民法典》擴大了明顯不公平的適用范圍,但人們始終認為,明顯不公平是作為合同解除理由的客觀標準,即只要價格太不公平,無論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是否有特殊情況,都可以解除合同。(注:根據《法國民法典》第1313條,第1674條僅適用于成年人簽訂的合同。1964年12月14日第64-1230號法律擴大了明顯不公平的適用范圍,規定“任何類型的合同,如果不公平并對未剝奪父母權利的未成年人造成損害,應取消,以利于這些未成年人。”“如果未成年人因合同不公平而遭受的損失只是由于意外和不可預見的事件造成的,他們不得要求解除合同。”。(見《法國民法典》第1305條和第1306條,羅潔珍譯,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然而,基于誠信原則和維護交易安全的需要,1900年的《德國民法典》改變了法國民法典的做法,其第138條第(2)款規定,“特別是,當另一方當事人貧窮、缺乏經驗、缺乏判斷或意志薄弱,以致于其為自己或第三方的履行與財產利益達成協議或擔保,并且這種財產利益顯然與履行不相稱時,法律行為無效。”也就是說,表面不公平不再是純粹的客觀標準“第138條第2款規定的法律行為無效的第一個條件純粹是實質性的。這一實質性因素是從客觀角度考慮的,沒有考慮其含義。換言之,所考慮的是相對付款之間的不平衡。該條還增加了一個附加條件,即環境使這種不平衡e異常。這非常重要。簡言之,如果不存在異常不平衡,或者如果不違反公眾輿論,因此不構成法律所稱的異常,則合同仍然有效,即使利用另一方的弱點極為有利。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利用他人的危險構成欺詐或脅迫,合同將無效。相反,即使利用他人的危險很常見,超額利潤的數額也很高,合同將因違反良好習慣而無效。”(注:沈大明、梁仁杰,《德國法律中的法律行為》,對外貿易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81頁。)換言之,《德國民法典》將利用人的危險與明顯的不公平結合起來,形成一種行為(“暴利行為”或“明顯的不公平行為”)。利用一個人的危險是前提,明顯的不公平是后果。如果某一行為僅以利用他人危險為前提,沒有明顯的不公平后果,則該行為僅構成脅迫。(注:童柔主編:《中國民法》,《民法通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241頁,1990年版。)“未經救援就看到另一個人處于危險之中,并利用他的危險處境讓他表達自己的意圖,也是一種脅迫。”(注:李一辰:《民法通則》第275頁)如果只有明顯不公平的結果,而不是利用他人的危險造成的,如違反法律的強制性或禁止性規定,則該行為應視為無效;否則,有關牟取暴利的規定仍然適用。(注:史尚寬:《民法通論》,正大出版社1997年版,第312頁。)德國民法典中的此類立法隨后被大陸法系國家或地區的民法采納(注:《瑞士債務法》第21條、《意大利民法典》第1447條和第1448條,以及《臺灣民法》第74條)。前蘇聯和俄羅斯的民法也采納了此類立法。(注:《蘇聯民法典》第33條和《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第179條。)在英美法系國家,根據其普通法,對價不必相等,只要存在,其座右銘就是“一小撮胡椒也構成有效對價”,即合同內容對一方極為不公平,不能使自己訂立的合同失去可執行性。然而,在衡平法中,如果合同的內容明顯不公平,并且“觸動了法官的良心”,那么合同就不能在衡平法中執行。但衡平法不會輕易做出這樣的決定,在正常情況下,合同內容的不公平性作為唯一因素,不會使法院否定衡平法中合同條款的強制力。(注:王軍:《美國合同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205-206頁。)明顯的不公平包括兩個基本因素:一方面,合同條件對另一方不合理地不利;另一方面,另一方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沒有作出有意義的選擇。前者被稱為“實質性和明顯的不公平”,后者被稱為“程序性和明顯的不公平”。法院可拒絕執行因合同訂立過程中的程序缺陷而導致的不公平或壓迫性合同,或因合同條件中的實質性缺陷而導致的不公平或壓迫性合同。(注:王軍:《美國合同法案例選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第126頁)。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呢
2020-11-25意思自治原則與民事主體平等原則的沖突
2021-03-18請律師到看守所多少錢
2020-12-19保管人承擔賠償責任條件有哪些
2020-12-15合同詐騙罪概念是什么
2021-02-26交通事故理賠有什么程序
2021-03-07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流程
2021-03-24購房有什么可能會遇見的陷阱
2021-03-18首套住房能沒收嗎
2021-02-22競業限制離職不補償是否生效
2020-12-29試用期要交保險嗎
2021-02-11什么條件下可退回保險費
2020-12-08保險代理合同保存期限是多久
2021-02-16預收保險費還未出保險單期間發生事故保險公司是否要理賠
2020-12-13車輛轉賣未告知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可拒賠嗎
2020-12-10抵押權人船舶利益保險條款的承保風險及除外
2020-12-09哪些情況保險公司可不賠
2021-01-27車禍保險公司多久賠償
2021-02-02地震死亡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18保險公司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