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在一家外資公司從事銷售工作。因為他性格內向,不喜歡與陌生人交談,也沒有銷售技巧,他一直無法達到公司設定的銷售配額。在確認李先生不能勝任其工作后,公司用一份相對簡單困難且低于其原職位的工作替換了他。經過一段時間后,公司發現李先生仍不能勝任其新工作。人力資源經理對他說:“你自己告訴我,你在新職位上做得怎么樣?”“哦……不太好……還是沒有能力……”李先生非常尷尬地說。第二天,公司以李不稱職、調整崗位后仍不稱職為由,決定解除與李的勞動合同,李辦理完離職手續后,來到人事部,要求公司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人力資源經理這樣回答他:“你不能勝任這份工作,公司又給了你一次機會。你不能勝任,公司已經盡了最大努力。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終止的勞動合同與在嚴重違反紀律的情況下終止的勞動合同一樣,你不應該享受經濟補償。因為這種終止合同完全是您的過錯造成的,公司不承擔任何責任。”聽了人力資源經理的話,李先生半信半疑,痛苦地離開了公司,那么,如果員工因工作能力不足而終止勞動合同,是否應享受經濟補償《勞動法》第26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終止勞動合同:,但應提前30天書面通知工人:。。。(2) 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培訓或者調整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本案李先生不勝任銷售工作,經公司調整后仍不能勝任工作。根據上述法律規定,本案中,公司有權單方面終止與李先生的勞動合同,但應提前30天書面通知并支付經濟補償。因為勞動部明確表示:我在《違反和終止勞動合同經濟補償辦法》(勞辦發[1994]481號)中指出:如果工人不能勝任工作,經培訓或調整工作崗位后仍不能勝任工作,雇主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其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長不超過12個月。企業管理者應當注意,勞動者的無能是個人能力的問題,不存在主觀過錯,與《勞動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嚴重違反勞動紀律”(以下簡稱“嚴重違紀”)不同。根本區別在于,工人主觀上有嚴重違紀行為的過錯。因此,法律規定,如果因嚴重違紀行為終止合同,將不予賠償,當不稱職的工作被終止時,企業應支付賠償金。綜上所述,李在本案中應因終止勞動合同而獲得經濟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合同一般簽多長時間
2020-11-14哪些情況允許單方解除合同
2021-01-27輕傷鑒定標準是如何的
2021-01-13在我國毒駕被抓一般怎么處罰
2020-11-13滯納金超過多久強制執行
2020-11-18小孩在商場受傷怎么理賠,有哪些相關規定
2021-01-05學生體育課后猝死學校承擔責任嗎
2021-02-14小產權房買斷需要什么手續
2020-11-29聘用合同續簽日期可以提前簽嗎
2021-02-04保險合同內容變更的條件及訂立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25被保險人家屬在不在保險所指“第三者”范疇內呢
2020-11-20非直系親屬關系可以買保險嗎
2021-02-12車子失火保險賠嗎
2020-12-30交通意外撞死人保險怎么賠償
2020-11-13車燈砸壞保險拒賠合理嗎
2020-11-26保險理賠原則是什么
2021-03-18投保后需要維護保險標嗎
2021-03-25誰需要投保出口產品責任保險?
2020-12-06承包林地需要辦理什么證
2021-01-02拆遷對獨生子女如何補償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