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九條規定,行為人無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以委托人名義訂立合同,對方有理由相信行為人具有代理權的,代理行為有效本條規定了合同的有效性,所謂表見代理是指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在代理權終止后簽訂合同。如果對方有理由相信其具有代理權,則對方可以向我主張合同的有效性,要求我承擔合同中規定的義務并受合同約束。本法設立表見代理制度的目的是保護合同相對人的利益,維護交易安全。根據誠實信用原則,委托人怠于履行注意義務的,在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后,將直接對其代理行為承擔行為人簽訂的合同責任,或者代理權終止參見代理合同,以滿足以下條件:
行為人未經其授權與第三人簽訂合同。該條規定了三種情況:無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代理權終止。2、合同相對人必須是誠實信用的,主觀上無過錯。所謂商譽,是指對方不知道或不應該知道行為人;所謂無過錯,是指對方的無知不是由于疏忽大意造成的。如果相對人知道或應當知道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代理權已經終止,但仍與行為人簽訂合同,則不構成表見代理,合同相對人在本條立法過程中不受保護,對于是否要求將我的過錯作為表見代理合同的構成要件,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應當將人的過錯作為表見代理合同的要件,否則對人不公平;另一種觀點認為,表見代理最重要的特征是,對方有正當理由相信行為人具有代理權,而不詢問行為人是否有過錯。該法基本上采用第二種意見。一般來說,代理合同的出現與我的過錯有關。例如,由于我的管理體制混亂,他的公章和介紹信被他人借用或冒用以訂立合同;我知道演員以他的名義與第三方簽訂了合同,但沒有否認。所有這些都表明我有錯。然而,建立表見代理制度的目的是為了保護交易的安全,而不是使無過錯相對人一無所獲。因此,只要對方在與未經授權的代理人簽訂合同時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對方在與未經授權的代理人簽訂合同時有時就很難證明自己是否有過錯。因此,在本條規定中,只要對方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如果行為人沒有代理權,則超過代理權,則合同有效,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仍以本人名義訂立合同的,應當注意,本條的規定與本法第四十八條的規定不同。第四十八條規定的合同生效前必須經負責人批準,而本條規定的合同生效前無需經負責人批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正確適用財產保全措施
2021-02-082020供養親屬撫恤金期限如何計算
2020-11-11如何證明欠條是威脅的
2020-12-19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多久可以量刑
2021-03-22單方面離婚申請書
2021-01-27公司房產抵押貸款步驟是怎樣的
2021-02-08在學校被傳染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17圈地種菜侵占公共綠地違法嗎
2021-03-05二手車過戶費怎么樣計算
2020-11-17申請預售許可的材料有哪些
2021-02-242020員工勸退賠償標準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04房屋火災意外險多少錢
2021-01-24意外險的理賠依據有哪些
2021-01-16意外傷害賠償案例分析
2021-03-07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合同
2021-03-26人身意外傷害險有什么獨特的特點
2020-12-11保險合同的終止問題有哪些
2021-03-12索賠發生糾紛能否單獨將保險公司列為被告?
2020-12-31車輛超載保險賠付嗎
2021-03-16保險理賠的有效期是多久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