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政訴訟中,被告人不得向人民法院申請取證。《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以下簡稱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四條規定:“人民法院有權要求當事人提供或者補充證據。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行政機關、其他組織和公民索取證據。”從本條表述來看,法院保留取證權。但是,作為案件中間的法官,法院在原則上應該遵循“不起訴,不公正”的原則,正如西方法律俗話說的“不起訴,不審判”。我國審判方式改革后,法院獲取證據的范圍很小。在行政訴訟中,被告始終是行政主體,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承擔舉證責任。不能提供證據的,應當承擔敗訴的風險。法院有權獲取證據,但沒有義務出示證據。《行政訴訟解釋》第二十九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有權取得證據:(一)原告或者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提供證據線索,但不能自行收集并向人民法院申請取證的;(2)當事人應當提供但不能提供原件的。
1。按權限移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行政訴訟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證據規定》)第二十二條規定:“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行政機關、其他組織和公民索取證據:(一)涉及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利的;(二)涉及當事人增加等程序性事項的,中止訴訟、終止訴訟、依照職權回避。”
2。《證據規定》第二十三條:“原告或者第三人不能自行收集證據,但能夠提供確切線索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取得下列證據材料:(一)國家有關部門保管、人民法院要求取得的證據材料;(2) 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材料;(三)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證據材料。”該條進一步明確指出,“為了證明被起訴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人民法院不得取得被告在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收集的證據。”
之所以作出這樣的規定,是因為行政訴訟是人民法院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審查。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應當收集足夠的證據,使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如果行政機關在起訴時沒有收集到足夠的證據,但在訴訟過程中又向人民法院申請移送,顯然該具體行政行為是違法的。
在行政訴訟過程中,行政機關不僅可以向法院申請取證,而且不能進行調查取證。事后取得的證據不能證明當時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三條規定:“在訴訟過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證人收集證據。”
以上是小編為您安排的內容。行政訴訟的被告人始終是行政機關。在行政訴訟中,被告不能向人民法院申請取證,原告可以申請取證。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律師協會還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參加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買房網簽后又被抵押,抵押是否有效
2021-02-05非法封路怎么處理
2021-03-23車禍撞死人怎么賠償
2021-02-11交通事故傷殘鑒定內容
2021-02-24車禍有人受傷警察會立案嗎
2021-02-15遭遇第二次家暴怎么辦
2020-11-13房地產中介的收費標準
2020-12-11拾得遺失物應當妥善保管,重大過失致其損壞要賠償嗎
2021-03-20外貿合同怎么認定簽字效力
2021-01-31交通意外險理賠時需注意什么
2021-02-12產品責任險條款(涉外)
2021-02-14物保法律如何規定的呢
2020-12-11快速理賠對方不去定損怎么辦
2021-03-17相互保險公司與股份制保險公司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27重復保險的規定有哪些
2021-03-17保險欺詐包括哪些行為
2021-02-24沒資格證保險公司到底賠不陪
2021-01-08司法鑒定保險傷殘標準等級是如何劃分的
2020-12-15保險代理合同樣本(二)
2021-03-25買保險的六條準則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