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責任保險的責任主要包括被保險人在保險期間和保險地發生的經濟賠償責任和相關法律費用。公眾責任保險的意義何在?請閱讀以下文章了解!目前,我國公共責任保險的發展滯后于整個保險業的發展,其應有的功能遠未得到充分發揮。公眾責任保險覆蓋率極低與事故頻發造成的災難性后果形成鮮明對比。公眾責任保險發展緩慢的原因是保險公司對這項業務重視不夠,產品開發不夠,但與相關制度安排的不完善密切相關。主要表現在:相關法律對責任事故的責任劃分和賠償標準沒有明確規定;公眾維權意識淡薄,往往很少懂得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利益。此外,公共責任保險保護的是第三方即公眾的利益,而投保的是業主自己。從表面上看,投保人和需求人的利益似乎并不完全一致,這使得投保人對投保公共責任保險沒有積極性。因此,充分利用商業保險手段,很難普及責任保險。在公共場所、高風險企業和大型工程項目中,責任風險事故發生頻率高、危害大、影響大。一旦發生重大災害事故,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經營單位一般不具備經濟賠償能力,善后工作轉給政府,增加了財政負擔。因此,以立法的形式對公共責任保險的實施進行規范是十分必要的,既可以保護廣大公眾的利益,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政府的負擔。二是全面推行公共責任保險亟待地方立法。它完全符合中國國情,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主要原因有:(1)因地制宜地解決社會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公共責任保險是為了維護公眾的利益。由于受益群體廣、覆蓋面廣,具有良好的社會公益性。在國外,特別是歐美發達國家,責任保險的覆蓋面相當廣,已成為責任賠償的主要方式。但由于我國幅員遼闊,經濟發展和人口分布不同,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強制保險立法還需要一段時間。但在一些人口密度大、經濟發達、公眾法律意識強的地方,有必要將公共責任保險以地方立法的形式納入地方法律法規,以解決實際問題,保護大多數人的利益。(2) 有利于國家有關政策在本行政區域內的有效實施。《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公安部消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通知》(國辦發〔1995〕11號,以下簡稱《通知》)第三十條規定:“重要企業、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場所、大型商場,賓館、飯店、電影院、歌舞廳等公共場所必須參加火災保險和公共責任保險。對做好消防工作、購買消防車組建專職消防隊的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可以給予優待和獎勵。”。“通知”表明,國家已經對公眾聚集場所和高危企業參保進行了指導,但由于《意見》不具有強制性,在實踐中實施效果并不理想。如果按照《綱要》精神將公共責任保險納入地方立法,執法力度將明顯加大,保險在災前損失預防和災后賠償中的作用將得到有效發揮。因此,將公共責任保險納入地方立法完全符合國家政策。三是有利于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要把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作為黨的五大執政能力之一。這充分體現了黨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重視,也反映了構建和諧社會是鞏固黨的執政的社會基礎和實現黨的歷史任務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要求建立和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強調落實責任制,建立社會輿情收集分析機制,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和應急處置機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發揮作用在專門機構的職能和應急機制的實施上,要依靠群眾維護社會穩定。地方立法推進公共責任保險工作,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立法為公,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利益,逐步構建適應社會發展的法律制度框架,為社會發展提供保障是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重要保障,這也完全符合黨中央構建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4) 它能有效地保護公眾的切身利益。針對近年來公共場所群體性傷亡事件頻發的情況,不少地方政府對保險在災害事故事前預防和災后經濟補償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認識。他們出臺了相關規定,要求在公眾聚集場所辦理相關保險。但由于這些規定只是以政府意見的形式出臺,執行力度明顯不足,效果并不理想。在當代社會,沒有環境污染防治法,造成污染的單位和個人就不承擔對污染受害人的賠償責任;沒有食品衛生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消費者權益造成損害的,不承擔經濟賠償責任。因此,健全的法律體系是明確全社會和公眾權利義務的基礎。當今世界上責任保險最發達的國家或地區,必然是各種民事法律制度最完整、最完善的國家或地區。這表明責任保險的產生和發展是一個健全的法律制度,尤其是民法和各種特殊的民事經濟法律制度。因此,通過立法強制實施責任保險,是普及公共責任保險,切實實施責任保險,是保護公共利益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第三,地方立法實施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要把公共責任保險納入地方立法,必須擴大宣傳,充分利用各種公共媒體,采取多種形式,積極向企業、群眾和社會各界宣傳公共責任保險的相關知識,宣傳開展公共責任保險的意義,提高全社會對公共責任保險的認識和認識,培養社會各界的責任意識和責任意識,風險與保險將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為公眾責任保險納入立法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2) 保險種類應當在立法上合理確定。近年來,我國一些政府部門出臺了一些規定,迫使相關企業辦理相應的保險。在立法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厘清各方法律關系,切實保護各方利益,確定合理的保險結構。因此,我們認為,為了有效地保護公共場所廣大群眾的利益,減輕經營者因意外責任事故造成的經濟賠償壓力,對經營者來說是一種合法有效的方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有房貸的夫妻離婚程序
2020-11-15如何簽訂裝修合同
2021-01-29孫子能替奶奶打贍養費官司嗎
2020-11-25房屋征收補償決定送達后會發生什么
2021-01-14交通事故起訴需要哪些材料
2020-12-23擔保合同在主合同一年前有效嗎
2021-02-13民事訴訟會被限制出境嗎
2021-01-27一方死亡了如何解除婚姻關系
2020-12-06企業會遇到哪些常見的合同欺詐行為
2021-01-28企業承包經營合同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07什么是合同撤銷權
2020-12-01欠款房咋交易律師為你支招
2021-01-13農田非法在別人土地上取土如何處罰
2021-02-14二手房中介買賣糾紛有哪些
2020-12-10企業如何與員工約定競業限制條款:對象、范圍、期限、義務
2021-01-03勞動合同變更的方式
2021-03-21勞動合同爭議解決方式怎么規定
2021-02-14a2實習期肇事法院判司機賠償嗎
2021-01-31五一勞動節三倍工資有幾天
2021-01-04勞動爭議管轄權包括哪些內容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