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拆遷補償訴訟是房屋拆遷當事人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行為,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向人民法院起訴,由人民法院審理和解決房屋拆遷糾紛案件,由拆遷當事人和其他拆遷參與人參加,解決這些活動產生的法律關系的總和。以上對拆遷行政訴訟的界定包括以下幾個要素:
首先,拆遷行政訴訟的原告是拆遷人或者被拆遷人以及其他與拆遷活動有利害關系的人員或者組織,被告是拆遷管理部門部門是國家特定的行政機關,這也是行政訴訟主體的特殊性。第二,行政訴訟的客體是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第三,拆遷行政訴訟是當事人或當事人認為拆遷行政機關侵犯了其合法權益而提起的。這里的關鍵是要相信有侵權,而不是侵權。是否侵權是訴訟中需要解決的問題。起訴時,只要原告主觀上認為可以。第四,拆遷糾紛行政訴訟與行政裁決的區別在于其“司法性”,它是一種司法活動,必須在國家司法機關的指導下進行。
1。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承租人未就拆遷安置補償達成協議的,將形成糾紛。
2。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承租人達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后,被拆遷人、承租人在搬遷期間拒絕搬遷,發生糾紛。(1) 行政裁決:根據當事人的申請,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屋拆遷行政主管部門作出裁決。房屋拆遷行政主管部門是被拆遷人的,由同級人民政府決定。裁定的內容應當包括補償方式和數額、安置房的面積和位置、搬遷期限、過渡方式和搬遷期限等,裁定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2) 依法起訴:當事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裁定之日起限期內向作出裁定的同級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在接到裁定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3) 強制拆遷:被拆遷人或者承租人拒絕執行房屋拆遷行政主管部門的裁定,在裁定規定的搬遷期限內不搬遷的,可以依法實施強制拆遷,由房屋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責令有關部門執行,或者由房屋拆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人民法院執行。
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有兩種情形:一是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簽訂后,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搬遷期限內拒不搬遷的,拆遷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搬遷期滿后。二是拆遷人與被拆遷人達成協議后,拆遷雙方沒有仲裁協議的,如果一方或者雙方都回來了,另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當然,在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簽訂后,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拆遷期限內拒不搬遷的,拆遷人可以依法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或者拆遷當事人在拆遷補償安置協議中達成仲裁協議的,一方當事人撤回,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仲裁裁決一經作出,即具有法律效力。一方當事人不履行裁決內容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看完本文的內容,很明顯這也是目前一門重要的法律知識。如果您有任何其他問題,歡迎您咨詢法律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泄露個人隱私怎么處理
2021-03-13城管有權利強拆違建嗎
2021-03-06臨時工合同模板是什么
2021-02-26有關機構拖欠老人養老金怎么辦
2020-11-20民法典草案是否擴大遺囑扶養協議范圍
2021-01-08轉讓專利權的流程是什么
2021-02-13創業型企業貸款申請書的內容有哪些
2021-03-162013酒駕撞死人怎么判
2021-01-01子女的姓氏如何確定?
2020-11-07預售房屋抵押登記手續是什么
2021-03-14在合同里約定安全免責條款有效嗎
2021-03-23什么情況下可以變更勞動合同
2020-12-16正常離職有沒有補償金
2021-02-18企業什么情況下可以簽訂勞務合同
2020-11-29用工單位違反有關勞務派遣規定的應當承擔什么責任
2021-02-16拖欠農民工工資兩年內怎么處罰
2021-03-19貨物運輸保險糾紛案例
2021-03-17家庭財產保險保險儲金是什么
2021-02-02保險合同糾紛有哪些證據清單
2021-03-13頂包事故保險不賠怎么辦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