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的有關規定,應當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耕地征收補償費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苗木補償費。被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是土地使用單位對因征地造成的經濟損失依法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支付的經濟補償。土地補償費為征用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
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是土地使用者對因征地而產生的剩余勞動力給予的補償。安置補助費按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安置的農業人口數量,按照被征收耕地數量除以被征收單位征地前人均占用耕地數量計算。每一被安置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標準為征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4至6倍。但被征收耕地每公頃最高安置補助不得超過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15倍。土地補償費和征用其他土地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由各省規定,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標準執行。其中,確定征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土地補償和安置補助補償標準):根據當地統計部門核定的最基層單位統計年報和物價部門核定的單價。附著補償費,是指土地使用單位因征用土地造成房屋等設施損毀而對被征用土地的附著,向土地所有人支付的一種補償費。青苗補償是指土地利用單位因征地損害,向在被征收土地上種植青苗的單位和個人支付的補償。被征收土地上附著物、苗木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征用城郊菜地的,用地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增菜地開發建設資金。依照本條第二款規定支付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不能維持被安置農民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自治區、直轄市。原規定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費總額不得超過被征收土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已刪除。因此,上述規定更為詳細。簡單地說,土地征用是永久性的。補償分為三項:青苗補償、勞動補償和土地補償。青苗按政策發放給農民,勞動補償按政策發放給農民,土地補償按政策發放給集體經濟組織(村委會、鄉政府等)。然而,鄉鎮和村莊是由農民組成的。因此,一些地區也受到影響,他們開始向農民支付一部分錢。
由于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征地的具體補償標準也不同,一般在3萬元/畝到4萬元/畝到10萬元/畝以上。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個人銷售口罩違法嗎
2021-01-18女職工月經期應當調整休息幾天
2021-03-262020年繼承不用公證了嗎
2021-01-26違反民訴法強制措施是否構成拒執罪
2021-03-15代位繼承和轉繼承的差別有哪些
2021-01-02商業銀行辦理資金清算程序有何規定
2020-12-224萬元合同算欺詐嗎
2021-03-21擔保合同約定不明確該如何擔責
2021-01-06租房怎么防中介風險
2020-12-17開發商延期交房違約金如何計算
2020-11-19單位終止合同提前多久
2020-12-10中層管理人員簽訂競業限制有效嗎
2021-02-25企業試用期如何解聘員工
2020-12-24人壽保險理賠的時效是多久
2021-02-23產品責任的成立要具備哪些要件
2021-02-12保險逾期未交由誰承擔責任
2020-12-15保險單證的信息要素有哪些
2021-03-05鼓勵保險公司承保火災公眾責任保險
2021-02-03土地出讓審批手續有哪些
2021-01-11新農村建設拆遷給相同面積樓房嗎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