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法實踐中,除依法屬于村集體的部分外,其余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屬于農民。然而,土地補償費究竟是屬于村集體還是農民(或承包人),還是按一定比例在農民(或承包人)之間分配,一直存在爭議。筆者認為,征收林地產生的土地補償費的歸屬和分配應與征收耕地產生的土地補償費相同。首先,村集體有分配方案,沒有違法行為的,應當按照分配方案分配。根據法律規定,土地補償金屬于集體經濟組織,集體經濟組織有權進行分配。但是,集體所有制土地補償費的前提是集體經濟組織安置失地農民。而且,法律規定分配土地補償費的,分配方案不得與法律相抵觸,否則可以依法撤銷。當然,集體經濟組織應當按照物權法、農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等法律程序,形成土地補償分配方案。總之,集體經濟組織制定的土地補償分配方案必須在實體上和程序上合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四條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可以依照法律規定的民主協商程序,決定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分配已經領取的土地補償款。在確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時,已經加入集體經濟組織的人員要求繳納相應份額的,應當給予扶持。但是,除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外,已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備案的單行條例和地方政府規章,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土地補償費分配另有規定。”因此,在集體經濟組織統一安置農民的情況下,征收林地的土地補償費屬于集體經濟組織,由集體經濟組織按照合法有效的分配方案進行分配。第二,集體經濟組織不統一安置的,被征收林地的土地補償費除依法屬于集體經濟組織的部分外,還應當直接支付給被征收農民。
根據《土地管理法》的規定,耕地征用補償費包括三部分,一是土地補償費,二是安置補助費,三是地上附著物和苗木補償費。一般來說,村集體儲備20%—30%的土地補償費,其余分配給農民個人。常見的分配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誰的土地被征收,另一種是誰的土地屬于誰。二是平均分配給全體村民,但無論采取哪種分配方式,都要由村民會議決定。按照誰支付安置補助金的原則,被征地農民自愿放棄安置的,安置補助金將支付給被征地農民。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已到退休年齡的農民可以直接領取土地損失保險費,18歲以下的青少年不需要購買社保,因此補償金將直接支付給老百姓。地上附著物和苗木的補償費屬于地上附著物和苗木的所有者。在流轉期間收取的,地上附著物和苗木的補償費歸承租人所有。
本網站上有許多處理托收糾紛能力較強的律師。現在點擊在線咨詢系統,讓他們為您服務。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年簽訂合同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5一級醫療事故分級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11借法人資金需要寫借款協議嗎
2021-03-18移送管轄案件能否不予受理
2020-12-17民法總則中有關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有哪幾種
2020-11-23先予執行能拍賣嗎
2021-01-09勞動合同變更需要員工同意嗎
2021-02-06房地產開發流程周期以及流程是怎樣的
2021-01-12如何預防員工不辭而別
2021-02-10無效的勞動合同還需要解除嗎
2020-12-12法律是如何規定勞動合同終止的
2020-11-07勞務合同適用什么法律
2020-12-11雇傭關系怎么證明
2021-01-03人事糾紛屬勞動糾紛嗎
2021-02-06數據倉庫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0-12-02飛機起飛延誤賠償標準
2021-02-16人身保險合同引發糾紛可否由法院主持調解
2021-02-13保險合同的中止是什么
2021-02-02保險合同解除的特征是怎樣的
2020-11-20保險拒賠時效如何計算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