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第二款規定:“耕地征用補償費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和地上附著物、苗木補償費。”其中,土地補償費是對被征用土地征收的補償費,地上附著物、苗木補償費為被征地附著物,安置補助費為失地農民。前兩個客體是客體,即根據損失和賠償的法律因果關系,對因征地造成的客體損失進行賠償。后者為人,是指失地農民在征地后的勞動安置。這一項目是基于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也規定了這些補償費的歸屬。《條例》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和青苗所有人所有,“土地補償費屬于村集體。村集體作為一個抽象的主體,象征性地擁有其成員的集體土地所有權。根據法理,當村集體失去全部土地時,征地后的補償費自然歸村集體所有。《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十九條規定,下列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項,必須由村民委員會提請村民會議討論決定(三)村集體經濟收入的使用。”村集體有權以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的形式決定征地補償費的分配和使用。村集體可以利用集體收入興辦集體企業,開展公益性建設。可以分給每戶和被征地承包經營的村民。村集體依法處理征地補償,應當承認其合法性。村集體劃撥征地補償款的,這部分征地補償款的權利將依法轉移,集體與其成員之間的權利義務將因劃撥決議而產生。
2。地上附著物和苗木的補償屬于地上附著物和苗木的所有者。在征地過程中,土地使用者應當賠償因他人預繳收入減少而造成的權益損失。賠償的性質與經濟上權利義務平等的原則是一致的。”“其他”是指被征用土地的承包人,包括分包人。村民的收入是他們財產損失的貨幣補償。因此,對地上附著物和苗木的補償與村民的其他財產相同,在性質上沒有其他特殊含義。實踐中,土地使用者測算三大補償費后,地上附著物和苗木的補償費連同其他費用一并交給村集體,由村集體處理。因為錢的所有權隨占有轉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由村集體控制,村民對費用沒有所有權。他們與村集體形成了合法的債權債務關系。作為享受青苗補償費的村民的債務人,村集體必須將補償費返還給村民,村民也可以向村集體行使給付請求權。關于安置補償的歸屬,《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需要安置的人員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應當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支付安置補助,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單位安置的,向安置單位支付安置補助費;不需要統一安置的,向安置單位支付安置補助費,向被安置人支付救助費或者經被安置人同意,用于支付被安置人的保險費用。”安置補助,俗稱“勞動安置”,是對有勞動能力、失去勞動對象的農民的一種生活安置。它有很強的個性。但安置補助的數額和支付標準不受征地數額的影響,其標準受安置農民個體因素的影響較大。三項賠償費用是否具有可執行性,關鍵在于是否屬于一般的“財產”范疇,即是否具有不可執行的人格。根據以上分析,村民獲得青苗補償的法律原因在于損失和補償。他們獲得的收入與其他財產沒有區別,因此不具有不可強制執行的人格,應當強制執行。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能否落實,具體討論如下。法院有權強制執行已分配的土地補償費。筆者認為,雖然法律對集體土地的處分作了強制限制,但征收集體土地后取得的土地補償費并不禁止。因此,村集體對土地補償費享有充分的處分權,其自主處分的合法性應當得到承認。土地補償費的財產性質與其他財產相同,但由于土地補償費的權利屬于村集體,如果村集體不將土地補償費分給住戶,法院就不能強制執行集體財產,因為被執行人是村民。只有當村集體依法劃撥土地補償款,土地補償款的權屬和性質發生變化時,法院此時才能對土地補償款采取強制措施。法院還有權執行直接支付給農民的安置補助。法院的強制執行與法律強制設立安置補助的初衷并不沖突。設立安置補助的初衷是為了保護農民這一弱勢專業群體。執行的對象是農民個人,重點分析被執行人的生活狀況和經濟狀況。現實中,大多數農民并不富裕,在他們失去土地后的一段時間內,安置補助對他們生活和工作的支持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不能強制執行。對此,法律還規定了執行中的免責制度。在執行中,法院必須保障被執行人的基本人權,保障被執行人的基本生活水平,使其不會因法院的執行而走入絕境,或者只能依靠社會救濟,造成社會負擔的增加。綜上所述,法院有權執行直接支付給村民的安置補助。法院強制執行的對象是行為或者財產,財產應當是被執行人所擁有的、可支配的或者期待的財產。需要安置的群眾在征地后安置的,不再直接向村民發放安置補助。雖然安置補助的利益指向被執行人,但法院能否執行這類利益在理論界還沒有形成一種主流觀點,即以安定為宜,法院目前不應執行這類利益。三是法院在執行三項補償費時,首先要查明被執行人是否有土地補償收入,以及被執行人個人收入的具體數額。強制執行被執行人的收入的前提,必須是該收入名義上歸被執行人所有。因此,為落實這三種費用,有必要對征地補償的支付過程進行分析。
由于青苗補貼完全歸被執行人所有,雖然青苗補貼屬于村集體所有,但所有權屬于村民。因此,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并支付青苗補償金后,法院有權強制執行補償金。土地補償費的執行條件是補償費權屬發生變化。一般來說,在村集體作出分配決定后,因為決議是不明確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存量房交易的程序有哪些呢
2021-02-17房產證抵押貸款夫妻一方簽字能貸出來嗎
2021-01-20手寫的紙質版離婚協議書有效嗎
2020-12-05工傷贍養費老人可以領多久
2021-03-13商業銀行違反規定同業拆借的如何處罰
2021-02-27合同撤銷的條件
2021-02-17家暴起訴狀怎么寫
2020-11-22林地非法架設線路如何處罰
2021-03-12辦理撤消房產贈與手續需交稅嗎
2020-11-15房產土地贈與免稅嗎
2021-01-25設立居住權的可以約定居住權的期限嗎
2021-02-06職工在廠里吃早餐時猝死能否認定為工傷
2021-02-22人壽保險理賠的相關標準有什么
2021-01-09兒童意外險可以賠付別人嗎
2021-02-02航班延誤賠償多少錢
2020-12-15如何認定保險責任免除條款是不是合理
2021-02-11人身保險合同的訂立
2021-03-10論保險合同的無效──從世都百貨退保風波說起
2020-12-29保險拒賠引真空地帶爭議
2020-11-20什么是聯合人壽保險?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