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規定,對土地征收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確保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期生活有保障。
土地征收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和農村村民房屋、其他地上附著物、青苗補償費,為被征收農民安排社會保障費。農用地征收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綜合地價確定。區綜合地價的制定,應當綜合考慮原土地利用、土地資源狀況、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需、人口、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每三年至少調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農用地以外的土地、附著物、苗木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按照先補償后搬遷、先改善生活條件的原則,尊重農村村民的意愿,通過重新整理宅基地、提供安置房或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并補償因征收而引起的搬遷和臨時安置費用,以保障農村村民的居住權和合法財產權及住房權益。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被征地農民納入相應的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主要用于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險和其他社會保險繳費補貼。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的籌集、管理和使用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拆遷過程:
建設單位申請房屋拆遷許可證-房屋拆遷管理部門發放拆遷許可證-房屋拆遷管理部門發放拆遷通知書-拆遷人在拆遷范圍內通知房屋所有人書面范圍——被拆遷人向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了解補償方式、金額、安置房屋面積、安置地點(一)達成協議,自動履行協議;不履行協議的,拆遷期間不予補償或者拒不搬遷的,任何一方可以依法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二)拆遷未達成協議的,由房屋管理部門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決定。房屋管理部門是被拆遷人的,由同級人民政府決定。--裁定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當事人對裁定內容表示同意的,可以根據裁定自動執行,當事人可以在裁定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向上一級行政機關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在六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在行政機關規定的期限內申請復議或者提起訴訟房屋拆遷人可以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拆遷人對被拆遷人給予貨幣補償或者提供安置、周轉住房的,在訴訟期間不得停止執行(法律有嚴格要求)。
如果您對征地補償或征地過程中雙方的糾紛有任何疑問,可以在線咨詢律師。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用人單位如何發放工資
2021-03-18公司改制流程有哪些
2021-03-01人員調崗不服從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2-15酒駕出車禍私了要多少錢
2021-02-05探望權可以拒絕嗎
2021-02-23購買保障性住房的標準
2021-02-21勞動者口頭申請辭職是否有效
2021-02-13要約生效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1-03-13簽訂住宅購買合同的注意事項
2020-12-23跟房屋中介機構訂立合同要知道什么
2021-02-07確認勞動關系規定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01懷孕的勞務派遣人員能否辭退
2021-02-16偷盜車輛撞死自殺的人應當賠償嗎
2021-01-17人壽保險合同內容和投保理賠
2020-11-25怎樣投保人壽險,要注意的事項又有哪些
2020-12-18哪些違法事項免責條款不能主張免責
2021-03-07國際貿易貨物運輸保險
2021-01-30保險合同當事人的權利與義務有哪些
2021-02-07保險合同的變更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2021-01-10用人單位不按規定申報保險怎么辦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