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房屋拆遷部門在簽訂拆遷補償協議后,應當按照協議約定的期限支付拆遷補償款,支付補償款后才能進行拆遷。《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五條房屋征收部門和被征收人應當按照條例的規定,討論補償方式、補償金額和支付期限,用于產權交換的房屋的地點和面積、搬遷費、臨時安裝費或周轉房、停產停業損失、搬遷期限、過渡方式、過渡期限等訂立補償協議。賠償協議訂立后,一方當事人不履行賠償協議約定的義務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訴訟。第二十七條房屋征收實行先補償后搬遷。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征收人給予補償后,被征收人應當在補償協議或者補償決定規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規定,以暴力、威脅或者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道路交通等非法手段強迫被征收人遷移。禁止施工單位參加搬遷活動。農村土地征收補償協議效力的認定農村土地征收補償合同的實質是行政合同,具有行政合同和民事合同的雙重特征。行政性是指合同主體之一是行政主體,行政機關的地位明顯不平等于村組和農民。合同的特點是,土地征收合同仍然是一種以行政主體與相對人之間的約定為基礎的合同。
目前,人們普遍認為,行政法和民法有其特殊性,不能任意援引民法的規定。但是,如果民法有一般判例,而行政法對此沒有特別規定,則可以援引。
行政合同援引的是民法規定,主要是要約、承諾、合同效力等民法原則。為使行政合同生效,簽訂主體必須具有權威性;合同是雙方真實約定的結果;合同內容不違反法律或公共利益,一方當事人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的,損害國家利益的行政合同應視為無效。行政合同因欺詐而無效的特征是:
1。欺詐方有欺詐意圖,使對方陷入錯誤認識,實施合同行為;
2。欺詐方具有欺詐行為,包括主動編造虛假情況、歪曲真實情況和被動隱瞞真實情況。
3。被騙方因欺詐行為而陷入錯誤認識,并以此錯誤認識為基礎進行合同行為,即欺詐行為與合同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上述知識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的回答。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房屋拆遷部門在簽訂拆遷補償協議后,應當按照協議約定的期限支付拆遷補償款,支付補償款后才能進行拆遷。如果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您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追討退休前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3-10民間借貸可以申請仲裁嗎
2021-02-15行政賠償是法定賠償嗎
2020-11-11值得參考的反擔保(保證)合同
2021-01-09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手續是怎樣的
2021-01-19中國人之間結婚手續是什么
2021-03-13請求中國協助送達傳票,中國不負有送達義務的情形
2021-01-08勞動合同的續訂的程序
2020-12-06勞動合同到期不續簽是否有補償呢
2021-02-12公司裁員是否一定要給補償
2021-01-04房屋火災屬于意外險嗎
2020-12-04保險合同代簽名訴訟舉證方要如何舉證
2021-01-01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時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2021-02-09保險合同條款有哪些種類
2021-03-18保險法保險合同成立與生效要有什么條件
2021-01-10保險合同中格式條款的效力
2021-01-26投保人豁免險是什么
2021-01-09集體土地承包轉讓年限最長是多久
2021-03-17土地承包的經營權的性質是怎么樣的
2020-12-01拆遷權益糾紛能否訴訟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