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劃撥與土地出讓有何區別?
國有土地使用權劃撥,是指土地使用者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準,支付補償、安置等費用(土地雖無償,但可以有耕地、住房等)后取得或者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免費,不受使用期限限制。
另外,兩者在性質、取得方式、權利義務、費用等方面可以區別開來。首先,它們的性質不同。
土地劃撥是指按照一定程序將土地使用權轉讓給土地使用者,屬于行政行為,不是民事行為。在劃撥過程中,一般不設定土地使用權期限,但設定了一定的限制條件,不得轉讓、出租、抵押。土地轉讓是指國家以土地使用者的身份在一定期限內將土地使用權轉讓給土地使用者,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二是不同的取得方式:原則上,商品房建設用地采取招標、拍賣、有償掛牌等方式取得,并嚴格限制以劃撥方式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劃撥、不動產取得的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必須經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審批,辦理土地使用權轉讓手續,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劃撥: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經法律批準,在支付補償、安置等費用后,將土地交付土地使用者使用,或者將土地使用權無償交付土地使用者的行為。依照本法規定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土地使用期限不受限制。第三,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不同。
土地出讓,以法律形式明確了土地使用權人和土地使用權人的權利義務。土地使用權是一項獨立的物權,土地使用權人有權在法定范圍內對其進行轉讓、出租、抵押等任意處分。但是,劃撥土地所有人和土地使用權所有人的權利義務尚未明確界定,土地使用權所有人在行使財產權時應受到所有人的控制或干涉,因此不能成為完全意義上的獨立財產權。第四,收費不同。一般來說,劃撥土地使用權沒有明確限制,也不需要繳納土地出讓金。比如,目前保障性住房的用地是劃撥的,但這類住房出售時,需要向國家繳納土地出讓金。
出讓土地的使用年限一般為居住用地70年,商業用地40年,綜合用地50年(《城市國有土地使用權轉讓暫行條例》全文第十二條)。開發商取得的土地一般都是出讓的。土地出讓期滿后,可以交出讓金繼續使用。以上是小編為您整理的相關知識。如果你的情況更復雜,律霸還為律師提供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怎么才算群眾扭送
2021-02-28結婚前買了一套房,婚后又買的房算第二套房嗎
2021-02-21投資者持股百分之五時的公告
2021-03-22家暴告誡書出臺 取證有新招
2021-02-24擔保合同中質物滅失怎么辦
2021-01-08如何對倉儲物進行入庫驗收
2020-12-15無權代理合同的撤銷權
2021-02-17如何分割夫妻財產
2020-11-27c1駕駛證實習期飲酒駕車扣12分怎么處理
2021-01-12五一勞動節幾天三薪
2020-12-19被員工申請勞動仲裁怎么辦
2020-12-11法院仲裁派遣工資流程是什么
2021-01-01保險公估人指的是什么
2021-02-10保險合同變更中的三個關鍵詞
2021-01-23投保單與保險單不一致怎么辦
2021-01-13酒駕出車禍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1-02-17保險公司能否拒賠改裝機動車
2021-01-01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四條是怎樣的
2020-12-26什么是保險代理人
2021-01-11需要做保險代理人經營有什么要求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