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和城市房地產價格的飆升,農村宅基地的潛在資產價值逐漸顯現。在農村,特別是經濟發達地區和城鄉,城鎮居民購買宅基地使用權建房或直接購買農民住房的現象長期存在。而且,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這種現象會越來越嚴重,由此引發的宅基地糾紛和糾紛也會越來越多。相關研究表明,在土地糾紛中,農村宅基地糾紛類型所占比例最大,占案件總數的38.3%。
宅基地糾紛主要是指宅基地所有權或非所有權的糾紛。宅基地所有權糾紛可以界定為:宅基地所有權確定前,宅基地占有、使用、收益過程中的各種糾紛或糾紛。宅基地非所有權糾紛主要是指宅基地所有權確定后發生的宅基地侵權、宅基地侵權等宅基地糾紛。宅基地所有權糾紛不同于宅基地侵權糾紛。所謂宅基地侵權,是指土地權屬確定后,對宅基地權益的侵害。這類糾紛應當依照民法一般侵權行為的規定予以規制,侵權人應當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如返還宅基地、拆除違法建設的建筑物或者其他設施等,相對而言,宅基地所有權糾紛應當予以查處首先由人民政府決定。對行政決定不服的,可以申請行政復議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侵犯宅基地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因此,這兩種解決爭端的方式是不同的。
宅基地所有權糾紛也不同于宅基地侵權。所謂非法宅基地,是指當事人的行為違反宅基地相關法律法規,應當依法追究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的情形,如非法審批宅基地、非法占用宅基地等,破壞宅基地等違法行為。這方面的糾紛屬于非法宅基地糾紛。違反宅基地法屬于公法調整的范圍。對這些違法行為,土地管理部門可以依法給予相應的行政處罰或行政處罰。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追究刑事責任。宅基地權利糾紛是因宅基地權利不明確而引起的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糾紛,屬于私法范疇,受民法規范。爭議雙方不能自行和解或者和解后一方反悔的,由相應的人民政府或者政府部門調解或者裁定。對調解、裁定不服的,依法提起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屆時,爭議將由公法調整,由行政復議法或行政訴訟法調整。宅基地糾紛的特點
案件涉及面廣,呈現出頻繁發生的特點。相關資料顯示,近10年來,我國人民調解的宅基地、房屋糾紛案件約55.2萬件。從土地糾紛案件在各類糾紛案件中的比例來看,宅基地房屋糾紛占全國每年調解的各類糾紛的10%。隨著農村宅基地流轉市場的建立,農民住房產權抵押、擔保、流轉過程中的宅基地糾紛將越來越多。
長期。宅基地糾紛的長期性主要表現在此類案件歷史悠久。由于歷史原因,許多宅基地糾紛從1949年至1956年的宅基地私有到1956年以后的宅基地公有。此外,中國還先后四次確認宅基地權利,即土地改革、合作、1962年“四定”、1982年憲法頒布前后的土地所有權重新登記。因此,一些宅基地糾紛案件時間跨度大,調查取證難度極大。在處理這些問題時,既要考慮當時的時代背景和政策,又要考慮現行的法律法規和政策。
復雜性。也就是說,在處理糾紛時,涉及的主體廣泛,法律眾多,程序復雜。宅基地作為農民最重要的財產之一,在糾紛解決過程中涉及農民、村民小組、村委會、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土地管理部門,涉及法律關系多、主體復雜,這也導致了申請依據和申請程序的復雜性。宅基地糾紛法律處理程序。1宅基地權利是一項特殊的糾紛解決原則。宅基地權利糾紛的解決原則主要有兩條:一是行政解決前置程序原則。主要是指宅基地權屬糾紛案件,在最終行政訴訟前,必須由有關行政機關依法作出,否則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二是現有的利益保護原則。現行利益保護原則的主要內容是,在宅基地權屬糾紛解決前,即權利確認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宅基地的現存狀態,不得損害宅基地上房屋、樹木等附屬物的現存狀態。2宅基地權屬糾紛的解決程序。根據《土地管理法》、《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宅基地土地權屬爭議處理程序主要包括協商、調解、行政裁決、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具體如下:>一是協商。協商是爭議雙方處理自身權利的一種方式。它是私法自治原則的體現。因此,談判必須建立在自愿、平等和真實的基礎上。協商內容不得違法或者違背社會公德,不得侵犯社會公共利益或者其他主體的合法利益,否則協商內容無效;經自愿平等充分協商達成協議的,本和解協議經雙方簽字蓋章后,對雙方均具有約束力。第二,調解。首先,爭議雙方當事人不能達成和解協議或者一方當事人食言的,應當書面申請相應的人民政府或者土地主管部門調解。縣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宅基地權屬糾紛的調查、調解。個人之間或者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經當事人申請,也可以由鄉級人民政府受理。二是書面審查。人民政府或者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收到申請后,應當在7個工作日內進行筆試。三是查處。人民政府或者土地主管部門審查后,應當對宅基地權屬爭議雙方提供的證據材料進行審查。經查證屬實的,應當自愿、合理、合法地進行調解。調解達成協議的,應當及時書面調解。調解不成的,政府或者宅基地管理部門應當及時提出調查處理意見。為恢復正常的法律關系,政府或宅基地管理部門應及時處理。因此,《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第三十條規定,受理爭議案件的機關應當自受理土地權屬爭議之日起6個月內提出調查處理意見。因情況復雜,不能在規定時間內提出查處意見的,經政府或者宅基地管理部門主要負責人批準,可以適當延期。三是行政裁決。人民政府或者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受理后對宅基地權屬爭議的處理意見不一致的,應當將調查處理意見報送國務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申請法律援助的條件
2021-03-05交通致死司法程序
2021-01-18老人贈與房屋證明怎么寫
2021-02-20商業銀行取得執照六個月內未開業怎么辦
2020-11-21簽訂投資擔保合同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23網賭立案后會怎么處理
2021-02-27交通事故單位如何賠償
2021-01-25交通事故對方全責不賠償應該怎么辦
2021-01-25房產中介能能否索要中介費
2020-12-29集資房上市需要交納什么費用
2021-03-25人壽保險的投保對象是什么,買人壽保險時應注意什么
2021-01-26保險合同是不是有條件的單務合同
2020-12-14勞動局的保險認證什么時間結束
2021-01-19車上座位責任險案例
2021-02-04賠對方7320元 保險公司僅付2139元
2020-11-09孕婦摔傷為何不獲賠 保險公司以免責拒賠
2021-02-25車輛修復理賠 保險公司應謹慎
2020-11-26一般保險公司多長時間可以賠付
2020-12-07再保險經紀人基本介紹是怎樣的
2021-01-27荒山承包年限
20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