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正常情況下彌補損失。首先要明確損失的內涵。稅法所稱虧損,是指依照稅法規定調整的數額。是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主表第23行“納稅調整后所得”的數據,不是企業財務報表反映的虧損額。其次,損失的追償期為五年。此外,《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所得稅若干稅務事項匯合的通知》(國稅函[2009]98號)第八條明確指出,企業因扣除技術開發費用而產生的年度虧損,可以用以后年度的收入彌補,但結轉期不長不得超過五年。
2。應稅項目與免稅項目之間的損失補償。《國家稅務總局關于2009年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工作的通知》(國稅函[2010]148號)規定,企業取得的免稅所得、減稅所得、減稅免稅所得,不得彌補當年和以前年度應稅項目的虧損;當期形成虧損的減稅、免稅所得項目,不得用當年及以后納稅年度的應稅項目所得抵減。這一規定要求,企業取得的免稅項目應當單獨核算,應納稅項目和免稅項目不能平衡損益。企業會計利潤綜合計算,不區分應納稅項目和免稅項目。納稅申報表也不單獨反映應稅項目和優惠項目的收入。因此,在計算應稅項目的應納稅所得額時,應在會計利潤總額的基礎上增加免稅項目的收入,無論免稅項目是利潤還是虧損,都應全額減少。計算公式為:應稅項目調整后的收入=利潤總額-免稅項目收入。比如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為-70萬元,免稅所得額為30萬元,利潤總額為-40萬元。30萬元的免稅所得不能彌補應稅項目的損失,應當全額減征(-40—30)。調整后,應稅項目收入仍為-70萬元。另一方面,如果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為70萬元,免稅所得額為-30萬元,利潤總額為40萬元,免稅所得額為-30萬元不能用應納稅所得額彌補,也全額調整[40-(-30)],調整后的應納稅所得額仍為70萬元。應該注意的是,舊的所得稅法對此有不同的處理原則。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免稅所得彌補虧損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34號),免稅項目所得可以彌補當年及以前應稅項目的虧損。
3。一是企業籌建期不計入虧損年度。《關于實施企業所得稅法若干稅收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10]79號)規定,企業開始生產經營的年度為計算損益的年度。企業從事生產經營前在籌建活動中發生的費用,不計入當期虧損,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所得稅若干稅務事項匯合的通知》第九條執行[2009]98號)。由于企業在籌建期未開始生產經營,無法計算損益,因此籌建期無需計算損失,無需進行決算,籌建費彌補損失的有效期限順延。如2010年某企業正處于籌建期,籌建費80萬元,2011年開始生產經營。由于2010年未計算損失,2011年一次性或按規定分期扣除準備費作為長期待攤費用,故有效回收期順延一年甚至數年。二是籌建期間的“損失”不包括業務招待費。由于企業在籌建期沒有取得營業收入,業務招待費不能在稅前扣除,因此業務招待費不能遞延到下一年度。超出部分的廣告費和業務推廣費,允許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因此,籌建期內發生的廣告費和業務推廣費,應在企業生產經營結束后按規定收取和扣除。如企業開辦費50萬元,其中商務招待費4萬元,廣告費、商務宣傳費5萬元,在以后幾年的籌備期內只能扣除46萬元作為“虧損”。
4??缒甓仍黾拥膽{稅所得額可以彌補損失。對于增加的應納稅所得額能否彌補損失的問題,新舊稅法有不同的處理原則。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修改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的通知》(國稅發[2006]56號)(注:本條已廢止),應補繳的應納稅所得額計入其所屬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并補繳應納稅所得額按稅法規定計算,但不得彌補以前年度的虧損,不得作為公益性、救濟性捐贈稅前扣除額的計算基數。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增加應納稅所得額彌補以前年度虧損處理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2010年第20號),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第五條的規定,增加的應納稅所得額稅務機關對企業以前年度的納稅情況進行檢查,企業以前年度有虧損,依照企業所得稅法規定可以彌補虧損的,允許增加的應納稅所得額彌補虧損。彌補虧損后仍有余額的,依照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增加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的有關規定處理或者處罰。
以2010年企業所得稅納稅調整后所得額為-60萬元為例,可以結轉到2010年彌補以前年度30萬元的虧損。2012年3月,稅務機關對2010年度企業所得稅進行了檢查,增加2010年度應納稅所得額100萬元。(不考慮其他納稅調整項目)
納稅處理:稅務機關增加應納稅所得額100萬元的,2010年納稅調整后所得額為100-60=40萬元,可用于彌補上一年度法定補償期間的損失30萬元,則2010年應納稅所得額為30萬元當年40-30=10萬元,然后按規定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
5。因資產損失造成的損失,應當在年度內予以彌補。根據《企業資產損失所得稅前扣除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25號),因上年度實際資產損失未稅前扣除而多繳的企業所得稅,可以從企業所得中扣除追溯確認年度應納稅額。如果扣除不足,將推遲到下一年。企業實際發生資產損失的年度,在扣除收回確認的損失后發生損失的,應當先調整資產損失發生年度的損失金額,以后年度多繳的企業所得稅,按照彌補虧損的原則計算,按照前款規定的方法進行納稅處理。
如企業2011年結算時,發現2010年一批存貨因自然災害損失20萬元,未報扣。假設2010年應納稅所得額為10萬元,2011年應納稅所得額為50萬元。
稅務處理:2010年20萬元資產損失確認期不足5年的,應向稅務機關專項申報,2010年允許全額追償扣除。經追償,2010年實際損失為20-10萬元。所以2010年10×25%=25000元,2011年企業所得稅(50-10)×25%=100000元。2010年多繳的2.5萬元稅款不能退,只能遞延到nex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船舶租賃合同怎么寫
2021-03-21法院辦取保開庭怎么判
2021-03-12離婚案答辯狀怎么寫
2020-11-24離婚后再進行結婚登記要離婚證嗎
2020-12-24合同債權債務什么時候一起轉讓
2020-12-25崗位變更需要重簽合同嗎
2020-12-30競業限制期限是多久
2021-03-08勞動爭議調解協議書效力如何,有強制力嗎
2020-12-292020農業保險一畝地交多少錢
2021-01-30投保人以賠償協議顯失公平為由要求變更是否應予以支持?
2020-12-26保險公司賠償的時限是什么
2021-02-14保險人行使可抗辯權的具體方式是什么
2021-01-25保險代理人管理規則有什么
2020-12-04被保險人放棄向第三人索賠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0-12-29生死戀人留下的保險糾葛
2021-02-03新媳婦能分承包土地嗎
2020-11-30我國的土地流轉政策是怎么樣的
2020-12-26城市房屋征收拆遷補償方式有哪些
2020-11-10拆遷安置房不滿意可以拒絕接收嗎
2020-12-18鹽城宅基地拆遷如何補償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