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18日,胡某清與某珠寶公司(以下簡稱“珠寶公司”)簽訂借款合同,約定:珠寶公司向胡某清借款,借款金額為30萬元,借款期限為2004年7月18日至2004年10月17日,借款期限為3個月,貸款利率為5%。為了保證貸款順利收回,胡*青要求珠寶公司提供價值30萬元的珠寶作為抵押。雙方隨后在借款合同中增加約定,珠寶公司應將價值30萬元的珠寶作為質押物交給胡曉青。合同簽訂后,胡*清將按合同約定向珠寶公司交付30萬元,珠寶公司將30萬元珠寶作為抵押物交付給胡*清。
胡青因病住院,急需20萬元支付手術費,于是向付恒借了20萬元,付恒要求胡青提供擔保。胡青沒有其他資金提供擔保,于是將珠寶公司質押的珠寶轉讓給付恒作為擔保品。
胡青青與珠寶公司的借款到期后,珠寶公司按照借款合同歸還借款。同時,珠寶公司要求胡*清返還價值30萬元的珠寶。然而,胡青幾次推卸責任。后來,珠寶公司聽說將價值30萬元的珠寶抵押給了*恒,于是起訴當地法院,要求胡*清返還價值30萬元的珠寶作為抵押。原告珠寶公司提出,我公司與被告胡某清簽訂借款協議,胡某清借給我公司30萬元,我公司提供30萬元珠寶作為質押。在我公司不知情的情況下,胡×青擅自將30萬元質押物轉讓給了付×恒。現在我公司已按約定償還貸款本息,胡青應將我公司提供的質押物歸還我公司。
被告人胡某清提出,根據我國法律,質押物可以轉讓,而現在的質押物已經轉讓給了*恒,因此珠寶公司無權要求返還質押物。律師意見本案涉及質權轉讓問題。質押的法律含義質押是指質權人依法承擔自己的責任或者由出質人明示承諾的法律行為,設立新的抵押權,為自己的債務提供擔保,并將出質人提供的質押財產交給自己的債權人占有。這種行為是以兩種債權債務關系為基礎,形成一種質權中兩種質權的并存,從而形成出質人、質權人和次質權人之間的權利、責任和利益的互動關系。質押是質權人的一項重要權利,分為承諾質押和責任質押。承諾質押又稱同意質押,是指質權人經出質人同意,以質權人為第三人重新設定質權,為自己的債務或者他人的債務提供擔保的行為。從各國民法理論和擔保實踐來看,質權轉讓的設立必須符合以下條件:一是必須設定在原質權存續期間內。質權設立的新質權雖然獨立于原質權,但畢竟是質權人享有的權利,因此必須以原質權的有效存在為基礎,新質權的設立不影響原質權的效力,但新質權優先于原質權,即在轉讓質權所擔保的債權清償前,即使質權人的主債務人逾期不履行債務,質權人也不得行使質權。但質權所擔保的債權可以不履行質權而實現的,或者質權人已經履行質權,原質權人仍可以實現其對質權或者質權殘值的債權。因此,本文認為質權必須以原質權的存在為基礎。否則,即使出質人同意以“質權人”原質押的動產(質物)作為“質權人”債務的質押擔保,也只能是與質權不同的質權。例如,為擔保乙方債務,甲方以甲方擁有的電視機為債權人C設定質押,在丙方質押期間,甲方為質權人C的債務提供擔保,經出質人A同意,丙方將甲方擁有的電視機(質押)轉讓給債權人D,并為債權人d設定質押,屬于質押轉讓;相反,如果C所享有的質押因主債務人B的正當履行而消滅,為擔保C的債務,甲方仍同意用原為C設定質押的電視機為債權人d設定質押,此時,甲方的行為設定質權是設定質權的一般行為,不是允諾轉讓質權的行為。本質區別在于質押關系中的質權人(債務人)與一般質押關系中的債務人在質押財產損失的賠償責任上有所不同。
質權人僅對因質權轉讓造成的不可抗力造成的質物損失不承擔責任,對因過錯造成的質物損失承擔責任;一般債務人對質權人履行質權造成的出質人損失不承擔責任。其次,出質人的同意是出質的必要條件,也是出質與責任質權的根本區別之一。三是訂立質押合同。由于我國《擔保法》尚未對質權的轉讓作出規定,因此我國《擔保法》對質權合同的轉讓沒有明確規定。實踐中,可以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六十四條、第六十五條的規定,但應注意兩點:一是抵押合同中的出質人問題。質權的出質人是質權人,質權是質權人以第三人的身份占有質權,重新確立質權。因此,質押合同中的出質人是原質權人,而不是質權人——原出質人。這是質押和一般質押的另一個區別。第二,抵押合同自成立之日起生效,而非抵押物轉讓給抵押權人之日起生效。第四,質物的占有必須轉移。質權人將質物轉讓給質權人占有時,質權即成立。責任轉移是指質權人未經出質人同意,在質權存續期間將質權轉讓給第三人,并自行承擔質權責任,設立新的質權。這種轉讓無視出質人的意見,質權人有信心在任何情況下(包括不可抗力情況下)都能自行承擔轉讓責任。對于出質人來說,很容易造成心理隔閡,對質權人能否承擔所有可能的風險難免產生懷疑,這將增加出質人的風險負擔和對債務履行的約束。因此,基于便利社會融資、實現商品價值最大化、保護出質人利益的困境,一方面要敞開大門,允許債務轉移的存在,另一方面要給予相應的限制。需要指出的是,根據我國司法解釋,在司法實踐中,只承認質權轉讓的效力,不承認責任轉讓的效力,即責任轉讓無效。轉質責任是在質權轉移到質權人占有時成立的,具有相應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因不可抗力造成的損失,質權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例如,因轉讓的質權人存放質物的倉庫發生火災造成質物損失的,質權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當然,質權人對質物的毀損、滅失,即使質權不轉移,也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2。質權一經確立,質權人的質權雖然存在,但其實現受到限制。由于次質權的產生,質權人已將質權的擔保價值賦予次質權人,質權人有義務不消滅原質權和債權,即不得履行原質權、放棄原質權、解除債務抵消債權。只有當原擔保債權的數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小產權房”?它與農村拆遷安置房和農民的私房有什么區別?
2020-12-12法定贍養費的給付內容
2021-03-13無期徒刑出獄后可以吃低保嗎
2021-02-05公司被執行后能否更換法人
2021-03-09合同中債權抵銷的要件是什么
2020-12-22企業承包經營合同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07雇傭關系無底薪可以嗎
2021-02-21勞動合同續訂需要什么條件
2020-12-01勞動合同無效怎么認定
2020-11-25競業限制僅約定責任是否有效
2021-03-24公司搬遷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3-09實習期間受傷,用人單位是否應賠償
2020-12-23家里雇傭的保姆虐待孩子能否被訴虐待罪
2020-11-13丈夫不工作掙錢能訴訟離婚嗎
2021-03-25法律對產品責任保險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01產品責任險的除外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5飛機延誤險可以賠償嗎
2021-03-14車險續保押金是不是必須繳納
2021-03-19我國保險網站有哪些類別
2021-01-12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應承擔被保險人的連帶責任嗎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