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根據贈與合同任意撤銷權的基本規定,任意撤銷權是指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前,根據自己的意愿撤銷贈與的權利。《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贈與人可以在贈與財產權利轉移前撤銷贈與”。撤銷權是贈與人依法單方面享有的權利。贈與人行使撤銷權的時間為贈與財產權利轉移前,一般在標的物交付前。捐贈財產需要辦理登記的,應當辦理登記手續。贈與人任意行使撤銷權后,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消滅,贈與人不承擔給付責任。第二,根據合同法的規定,享有撤銷權的主體僅限于贈與人,而非受贈人。雖然受贈人在接受贈與財產之前有權拒絕接受贈與,但拒絕接受贈與的權利不能稱為解除贈與合同的權利,因為解除權是形成權,其基本內涵是權利人根據自己的行為,使自己與他人之間的法律關系消失,而受贈人拒絕接受贈與財產的行為不能產生撤銷權所造成的法律后果。第三,贈與合同撤銷權的行使條件贈與人的撤銷權不是無限的。為了維護合同的嚴肅性,法律規定,贈與人撤銷贈與具有條件性和相對性。贈與人撤銷贈與應當受下列限制:
1。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的,贈與人不得撤銷贈與。捐贈財產的部分權利已經轉移的,捐贈人只能注銷尚未轉移的部分,不能注銷已經轉移的部分。
對于動產,贈與人可以在贈與前取消贈與。對于不動產,在權利轉移登記前,贈與人可以解除贈與。至于物權,根據法律規定,無論是權利轉讓以登記為生效要件,在物權交付前還是權利轉讓登記前,贈與人都可以撤銷贈與。捐贈人的可撤銷贈與,不得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性質和道德義務。由于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性質,捐贈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如果捐贈人可以隨意取消捐贈,這是違反社會秩序和良好習慣的。有道德義務的禮物是指基于道德情感的禮物。如果任由贈與人隨意取消贈與,不僅不符合道德,還會給受贈人造成極大的精神傷害。因此,無論當事人以何種形式訂立贈與合同,贈與人都不能撤銷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性和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根據《公益捐贈法》的規定,“社會公益”的內容包括以下內容:(一)救災、扶貧、扶助殘疾人等社會弱勢群體和個人的活動。(2) 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和體育。(3) 環境保護和社會公共設施建設。(四)其他促進社會發展進步的社會公益事業。贈與人撤銷贈與僅限于未經公證的贈與合同。
在這種合同中,贈與人的贈與意圖在法律上要慎重考慮,不存在沖動性對價的問題。如果任由贈與人隨意取消贈與,不僅嚴重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而且蔑視公證的嚴肅性。因此,贈與合同經公證的,不能撤銷。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車禍骨折多久談理賠
2020-11-07合同履行不能有哪些認定標準
2021-03-06如何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呢
2020-11-25訴訟離婚中偷拍偷錄的證據有效嗎
2021-03-19強制執行公證的概念是什么
2021-02-02雇傭關系的依據有哪些
2021-03-24工傷報銷怎么弄
2020-12-08法律服務協議之范本
2021-02-28股權質押可以順位質押嗎
2020-12-21法院強制執行常見手段有哪些
2020-11-27喪葬費、死亡撫恤金能否作為遺產繼承
2021-02-14丈夫因無性婚姻鬧離婚 起訴能否判離
2021-01-05能索要十幾年的贍養費嗎
2021-01-24申請強制執行收費標準
2021-03-22個人婚前財產的證據如何保存
2021-02-19起訴之后被告變更法人是否違法
2021-02-24基層醫院醫療糾紛的防范措施
2021-01-15新手購房一般會忽略哪些細節問題
2021-02-20降薪降崗變更合同怎樣維權
2020-11-18解除與終止勞動合同到底有什么區別
2020-11-18